综合施策全面统筹 去产能需要大智慧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6-03-17 11:26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去产能,一个老话题,却成了本届“两会”最热的话题之一。 2015年下半年以来,关于经济下行、产能过剩、停产检修以及员工下岗分流的信息陆续在煤炭、钢铁等行业传出,有些信息最终得到证实。

去产能,一个老话题,却成了本届“两会”最热的话题之一。

2015年下半年以来,关于经济下行、产能过剩、停产检修以及员工下岗分流的信息陆续在煤炭、钢铁等行业传出,有些信息最终得到证实。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3月6日发出的“化解过剩产能不会引起第二次下岗潮”的信息也在坊间迅速传播,更是引起多样解读。

关注“去产能”问题的全国政协委员们表示,多年积累下的问题,很难轻易解决。当下更为痛苦的是去产能,既要痛下决心,也不能一刀切,尤其是要妥善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去产能在接下来发生的幅度、深度和进程,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健康指标。

A 去产能要痛下决心

全国政协委员、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认为,去产能是经济问题,更是治国理政的重要问题。产能过剩已经严重拖累经济发展,必须下决心解决。现在我国具备去产能的有利条件:一是有决心、有共识,二是有60万亿元的GDP支撑,三是社会保障体系有很大的提升。现在去产能时机已经成熟,但采取措施时要有大智慧。产能过剩是较长期的话题,去产能也不可能短期内完成,如果几个产业同时作战,1000亿元也难以支撑,而且去产能还要考虑当前经济形势和社会稳定问题,所以建议分步骤、分领域实施,量力而行,全面统筹。

全国政协委员、华润集团董事长傅育宁表示,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中低端,这些产能既不能满足转型升级需要,也不能满足消费需要。调结构、去产能是一个持久战,要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等束缚,对一些长期亏损、无前景企业坚决关停。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董事长李宁平表示,去产能、去库存对一些资源大省、高耗能企业影响很大,关停一批、清退一批难度很大,地方政府囿于政绩而“难以割舍”。一定要落实有关法律法规,痛下决心关停并转,淘汰落后产能。

全国政协委员、开滦集团公司董事长张文学针对化解过剩产能提出四点意见:一是职工安置方面。国家去产能的政策大多出台于上世纪90年代,已经落后于实际。要研究制定出台新的配套政策,细化补偿金和安置费的标准,所需资金不能用奖补政策来解决,很多地方财政紧张,需要中央财政兜底;二是企业改革方面。应该着力在混合所有制方面有所突破,加大金融、财税、电力改革力度,降低企业成本;三是出台专项政策支持资源枯竭地区、老工业区转型;四是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改革重点,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元喜认为,调节过剩产能不仅要针对落后产能,对先进产能也要适时调整。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例,很多地方政府积极扶持北斗导航应用企业,但蜂拥而上的重复投入可能造成新的产能过剩,对此应予以重视。

B 去产能不要一刀切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李彬表示,去产能不要一刀切。构成产能过剩的很多是资源性的产业,如果简单一刀切,可能会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一些困难。去产能过程中要加大统筹力度,要通过科技创新加大对西部的支持,促进传统型企业转型升级。要支持西部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深加工企业,增加资源的附加值。要支持西部相邻省区统筹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资源的取长补短、互动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原副部长郭允冲认为,轻工、纺织、家电行业不需要靠政府来解决过剩问题,因为这些行业以民营企业为主,民营企业的特点就是自己投资,自己承担风险,自己享有利润,它会根据市场导向来安排生产。但煤炭行业就要靠政府来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因为它以国有企业为主,要靠行政指令。化解产能过剩说到底还是体制问题,体制不变,治标不治本,这次解决了下次还会有新的问题。应该交给市场解决,让市场决定谁有本事谁来干,而不是政府来指定。

C 去产能要有时间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设银行原监事长张福荣则认为,化解产能过剩应制定时间表,既要有国家层面的,也要有地方层面的。要制定具体的配套措施,从财税、金融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明确责任制。产能过剩很多是历史遗留问题,如果责任不明,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发达国家也存在产能过剩问题,根据经验,化解产能过剩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关键是切实重视、多措并举,惟有如此,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实现既定目标。我们一定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制定好化解产能过剩的时间表。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国资委主任李沛兴认为,去产能是个综合性的问题,现在缺系统性安排,需要综合施策。关键是要解决好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债务如何重组,建议从最容易办的降“五险一金”上下手。另外像电解铝这些行业,竞争力很强了,可以转移到海外比如中美洲和非洲国家,用空间换时间,给企业一些时间来创新。这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更多便利,银行给予更多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史小红则提醒,当前,处置僵尸企业的难点在于地方政府的动力不大,优质企业兼并动力不足;退出方式方法欠缺,主要以兼并重组为主,破产清算为辅;破产法律程序阻力大,提起破产难,法院受理难,无清算资金。建议制定对僵尸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帮扶政策和具体实施办法,建立台账,分类管理;建立破产管理局等风险处理机构;制定僵尸企业税费减负政策,减免企业积欠的税负;完善僵尸企业职工安置制度;安排专项资金处理僵尸企业。

D 职工安置乃当务之急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主席李钺锋表示,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要做好职工分流安置,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为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中央财政将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用于职工安置。建议建立相关监督检查制度,确保专项资金科学、合理、安全地使用。一是建议中央和地方按照“五五开”比例,共同出资,做大该专项资金,扩大受益面。二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跟踪审计机制、责任考核机制,保障政策落实到位,确保资金发挥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郭稳才表示,在去产能过程中,要妥善安置职工,切实解决职工生活问题,同时也要进行精神帮扶,做好教育引导和心理纾解;发挥工会监督职能,确保国家专项奖补资金等政策落实到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颜辉建议,国家要设立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基础生活保障基金,去产能下岗失业职工按1000万人计,补助500元/人/月,为期三年,约需1800亿元。此外,对那些曾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老国企,应宽容对待,它的衰落与整个经济环境有关,应进一步明确贫困标准,把老厂矿里因时代变迁而变赤贫的职工也并入需脱贫人群。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李世明表示,去产能不能以损害职工利益为代价,不能一说去产能,就要一百多万的职工先回家。要考虑怎样转化再利用,找出更多市场,开发新的需求。产能到底过剩多少,要搞清楚。总的来说,在去产能过程中,要很好地研究怎样把消化产能、消费产能和产业升级结合起来,这样做,效果会更好。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施芝鸿委员则建议,在化解过剩产能方面,除了中央财政安排的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外,还应借鉴1998年上海等地在压缩纺织业过剩产能上“无情调整”、“有情操作”的经验,把去产能与防风险的结合搞得更好。

E 发挥金融引导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原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总裁梅兴保“两会”间隙表示,目前去产能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应当充分发挥金融行业的宏观调控、引导作用,帮助实体企业去产能,加大对不良资产的处置。

梅兴保指出,过剩产能对应的是不良资产和债务,因此,要充分发挥金融行业和金融机构的作用。“当前供给侧改革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最重要的是去产能。我认为,要充分发挥金融行业作用,帮助企业去产能。”他强调,应当吸取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银行改革经验,利用好三把“杀手锏”,即债转股、核销呆坏账、主辅分离,其中,债转股很值得研究。

记者点评

去产能是块“硬骨头”

什么叫去产能?说白了就是关闭大量效率低下、盈利下滑、污染严重的钢铁、煤炭、水泥和其他过剩行业的生产企业。

在90年代末的中国去产能期,许多企业曾出现破产兼并重组,企业单位数降幅明显,以煤炭、钢铁行业为例,1999年煤炭企业单位数增速为-12.7%,钢铁为-6.7%,并伴随着企业员工数的下降。

说起来容易,听起来不错。但无数“僵尸企业”的背后是上千万活生生的产业工人,他们要吃饭要生活。现在经济环境已与十几年前不同,需求疲软,经济增速放缓,在全民微商的背景下,下岗工人上街练摊成富婆的成功故事已难以复制。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表示,政府将安排1000亿元用于职工分流安置,可谓用心良苦。这不仅是稳定人心、保障民生的表现,同时也彰显着深化改革、啃硬骨头、向难处动刀的决心。

但1000亿元恐怕还托不了这么大的底。产能过剩很多是历史遗留问题,如果责任不明,很难从根本上解决。

时下的去产能需要一种有力度、有艺术的方式,上下齐心、统筹解决。政府和企业都不能大包大揽,要结合市场化和社会托底方式妥善解决。

关注“去产能”问题的全国政协委员们表示,多年积累下的问题,很难轻易解决。当下更为痛苦的是去产能,既要痛下决心,也不能一刀切,尤其是要妥善做好职工的分流安置。去产能在接下来发生的幅度、深度和进程,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健康指标。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