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潍柴拿了太多“第一”。回顾潍柴70年的发展史,每一个重大跨越和“第一”背后,都体现着其科技创新的贡献、核心技术的引领、创新体制的带动。
全系列全领域带你看世界
2月13日,农历正月初六,伴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满载员工的班车缓缓驶入潍柴锐动力生产基地,开启了员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2月份,潍柴锐动力生产基地仍然延续1月份的高产势头,生产任务较为繁忙,为确保订单交付,全体干部员工决定提前上班。
近几年,装备制造企业一路萎靡,就在许多企业还在低迷中徘徊迷茫之时,潍柴却态度坚决、旗帜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目标:全系列、全领域,挑战全球第一。
挑战全球第一的底气从何来?发动机排量涵盖2升到579升,功率覆盖33千瓦至9000千瓦,高速机与中速机并举,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并重的全系列产品……10多年来,通过自主研发、链合创新、国际合作、兼并重组等方式,依托“五国十地”研发资源,潍柴已成为全球产品线最全的少数几家企业之一。
日渐成熟的全系列、全领域产品布局,不仅让潍柴从容应对了传统业务的下降,更让潍柴将盈利的触角伸向了更多的细分市场,使得其产品结构日趋合理,经营形势逆势上扬,盈利能力始终领跑行业。
用核心技术打造核心竞争力
支撑潍柴不断获得客户认可、不断迈向“全系列、全领域”的重要支撑因素之一就是——行业最严格的可靠性设计制造标准。2月3日下午,潍柴集团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
实验室申报之初,有专家提出质疑:可靠性算什么先进技术?不如申报新节能技术、材料轻量化之类的。而潍柴却坚持花费多年时间,斥资5.5亿元把资源集中在可靠性等行业关键技术的突破上。“与国际行业对标时,我们发现,可靠性是中国内燃机与世界先进水平最大的差距所在。而且可靠性的提升还是进行节能减排、轻量化等开发的基础和前提。”潍柴动力副总裁佟德辉说,如今,实验室设备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可满足内燃机整机可靠性、关键零部件可靠性、可靠性预测与评估等研究需求,是目前国内同行业功能最全、能力最强的实验室。
占据行业的核心技术,一直是潍柴开展技术创新的原则和目标所在。在众多遥遥领先竞争对手的关键技术优势中,动力总成优化技术被看作是潍柴最具代表性技术之一。
在业界,潍柴是最早打造动力总成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之一。早在2005年,潍柴吸收合并湘火炬,拥有国内最完整的商用车柴油机、变速器、驱动桥研发和制造体系。如今,作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重型发动机品牌,潍柴动力发动机市场占有率长期处于行业第一,车用发动机排量从2L覆盖到13L,不仅在国内多地成立研发中心,在美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也都设有研发机构。随着“国家商用车动力系统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验收通过,潍柴正集中黄金动力总成家族所有的技术资源,逐渐建立起行业难以匹敌的技术优势。
未来,整车性能的新突破,其核心就在动力总成,针对行业现状,潍柴正着手在传动高效化和模块化上下功夫,通过对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驱动桥等子总成进行集成匹配和优化,显著提升商用车的综合性能,使商用车更安全、更可靠、更环保。
创新体制机制释放发展活力
企业转型发展、调整结构背后的核心是要深化改革。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让企业增量资产做优做大。
2016年伊始,在对外宣布潍柴“十三五”科技创新的五大战略思路时,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重工潍柴集团的掌舵人谭旭光就直言体制创新的重要性:“打造卓越科技管理体系,要通过持续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创新的牢笼;要全面建立目标导向的管理思维,提升研发效率;要持续改革评价和激励机制;要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
去年11月27日,潍柴发布了非道路三阶段工程机械“锐动力”新品系列。新产品在可靠性、动力性、经济性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这一切离不开潍柴“全球协同研发平台”的资源。在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激发内部人员创新活力的同时,潍柴还提出了“打造开放合作创新模式,整合全球资源为我所用”的思路,积极探索“以我为主,链合创新”的研发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陆续主导成立“内燃机可靠性国际技术创新联盟”“全国内燃机标准化委员会可靠性工作组”“全国内燃机标准化委员会混合动力系统工作组”等。同时,还建立博士后工作站,与世界著名内燃机企业和知名科研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2015年,潍柴研发共同体54家会员单位累计举行技术交流85次,完成协同研发任务近100项,为潍柴新产品新技术的高效研发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来自潍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