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的三月,记者来到中国机械制造基地徐工,这次,主人没有按惯例向我们展示巍峨壮观的新产品和阔大的生产车间,而是引领来到一座只有几层办公楼的院落,这里的安静与徐工整个铿锵作响的氛围形成巨大反差,这就是徐工新近成立却已声名远扬的徐工信息公司。
徐工生产车间
创建徐工信息公司的目标简单而又雄心勃勃,就是探索实践互联网+工程机械的新思维、新招数,实现企业智能化网络化无人化,全力支撑传统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
如数家珍的产品介绍和成就不胜枚举,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借助这里开发的物联网软件平台的功能支撑,徐工远销南美巴西、东南亚、缅甸、老挝等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实时运行情况可以一目了然。在徐工,不仅可以实时获取监控目标产品的位置、时间、状态、预警、故障等信息,还可以实现设备与设备、设备与人以及人与人的互联互通,实现全球服务的“零距离”。
成品出厂
创建两年不到的徐工信息已经在经济转型大势下脱颖而出,眼下正跃跃欲试准备上市扩张,公司总经理张启亮告诉记者,公司最终将帮助徐工实现产品随需而制、服务随需而至。从而赢得市场竞争。
如今,徐工信息已成为徐工掌门人王民的得意之作,也凝聚了他作为企业家对供给侧改革的深刻理解:“工程机械的供给侧改革用最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企业和自己過不去,企业把最好的产品,最好的服务给客户,让客户都买中国的,都买徐工的,这不是下命令式的,这是客户的选择。市场的需求在变化,企业按照老套路行不通。”
王民谈供给侧改革
生产最好的产品,产业结构向中高端升级,围绕这一目标徐工在组织结构、投入机制、销售策略等一系列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技术创新上的布局和投入。
熟悉徐工的人都知道,徐工这个庞大的机械制造王国每年要拿出不少于6%的收入用于研发创新。6000多研发人员近年来创造了2000多项发明专利,集团每天就有一项新技术、新产品诞生。
“全球第一吊”徐工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
目前,徐工创建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国家发改委的历年评价结果中始终位居行业第一,并被国家五部委联合授予“国家技术中心成家奖”,徐工集团也被国家工信部授予江苏惟一,首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此外,徐工集团还被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了“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惟一入选的行业主机企业。去年,徐工集团“面向大型工程施工的流动式成套吊装设备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面对中国机械行业寒冬季节,徐工董事长王民不认为现在的形势有多严峻,关键是现在中低端产能过剩,而中高端市场长期被外国品牌占据,这时候,企业家就要对照高端的企业和技术,看一下自己应该做什么。
徐工XLZ230K冷再生机中岳嵩山敢担当
近年来,徐工连续在海外设立了美国研发中心、欧洲研发中心、和巴西研发中心。这一系列战略布局,进一步完善了徐工内外协同的研发体系,随着与世界品牌的技术差距逐渐缩短,一个个长期制约徐工生产高端机械产品的核心技术难题被攻破。
成立于2012年的欧洲研发中心经过三年攻关,在液压零部件的泵、马达和主阀上都有重大技术突破,其中即将投入量产的液压发动机主阀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在德国获得了五项专利,受到欧洲客户的亲睐。
如今,徐工手握灵珠,底气十足。2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400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12吨级中国最大的大型装载机、100米级亚洲最高的高空消防车、第四代智能路面施工设备等一批高端产品,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毫无逊色。
去年以来,国内主要8类工程机械主机销量下降近五成,但徐工发展却风景独好:移动式起重机继续巩固全球行业领先优势;轮式起重机、随车起重机市场占有率突破60%;履带吊做到国内第一;混凝土机械稳居世界三甲;道路机械跻身全球前五强。
然而徐工并不满足这些。王民介绍,围绕供给侧改革,徐工正在做的一件事就是实施徐工制造2025计划,10年后,企业要力争世界第三,进入机械行业全球顶尖豪华俱乐部。只有把品牌打出去,有质量、有效益,改革才获得成功。
徐工机械在临汾襄汾乡村改造工程
实际上,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化,是徐工一直坚持的核心战略。近年来,徐工在研发机构、销售网络、产业基地的国际化布局已经初步完成。现在,徐工不仅在美国、巴西、印度建设了生产基地,还收购了包括世界一流的混凝土制造企业在内的三家欧洲公司。成立了俄罗斯、智利、南非等37家海外公司和办事处,海外经销商达到123家,建立起阿尔及利亚等39个备件服务中心,完成了乌兹别克斯坦、伊朗等4个组装工厂项目,海外制造营销体系覆盖174个国家和地区。徐工还对应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在沿线65个国家设立研发中心、合资工厂和销售代表处,预计2020年,徐工的海外收入将占企业收益的50%。
徐工的国际化战略成果不断,最近令董事长王民特别满意的两件事也正让记者赶上,一件是徐工收购的德国老牌企业施维英混凝土公司扭亏为盈,赢利300万欧元。第二件事是,徐工在巴西政府对外大型招标中,战胜卡特、沃尔沃国际一线品牌,一举拿下55台工程机械的政府公路项目。“这两件事我们靠的是品质而不是价格,需求已经有了改变,想转型现在就要这样做,这是中国制造的必由之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