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一项技术创新就可以创造相当于一个中等项目的效益,你信吗?中铁十一局集团一公司混凝土管理中心的“创新工作室”,一直致力于现场设备升级改造及小创新,目前,工作室创新成果长期潜在收益超过800万元,让职工都伸出了大拇指。
坐上“铁交椅”的搅拌机配料站
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发展的主动权。中铁十一局集团一公司是著名的“登高英雄”杨连弟所在单位,年施工能力达100亿元以上。在竞争日趋激烈、利润越发微薄的施工承包领域,一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增强内生动力,从技术攻关中掘金挖银,实现了从以往的粗放管理到精细化管理再到技术性专业化管理的跨越。
一公司目前在建项目39个,混凝土管理中心是负责公司混凝土生产的专业单位。混凝土管理中心经理崔晓明为了解决拌和站在建站过程中发现的各种制约整体运行且发生成本过高的问题,2015年9月,成立了由荣获中铁建“十大杰出工人”称号的专业技术人才、取得集团技术比武二、三名优异成绩的高级修理技师组成的10人“创新工作室”,负责混凝土管理中心拌和站设备技术难题的攻关。
当前,中铁十一局集团一公司有各类大型设备500多台套,其中大型混凝土拌和站就有73套。以前,新项目上场,拌和站的临建均采用一次性混凝土基础,不仅设计周期长、安装成本高,而且工程结束后还涉及到土地复耕问题。“创新工作室”成立后,开展技术攻关。在全面研究了拌和站安装的现场技术条件后,工作室成员自己画图设计,成功研制出了一套“钢结构基础”,成功让我们的大型搅拌站设备坐上了“铁交椅”。这项技术创新成果不仅提高了安装效率,而且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目前,这项成果已经逐渐运用到鄂北调水、汉十城际、渭武高速等在建项目上,有效的降低了成本,此项如果应用到所有的拌和站上,将相当于一个中等项目创造的效益。
目前,“创新工作室”已经取得了多项技术成果。创新的“宝盒”打开后,创造的不仅是效益,而且释放了巨大的创新活力。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混凝土管理中心刮起了“创新风”,本级部室、所属拌和站深入开展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拌和站标准化建设、运输罐车的实时监控,拌和站信息化管理等
各种创新成果汇聚成巨大的内生动力,推动公司向创新型企业转变。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