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财政收入增速也出现下滑。与此同时,财政支出则呈刚性增长,收支矛盾突出
解决地方财政收支矛盾,是一项综合性的改革工程。在推进稳增长、调结构的同时,加快实施财税体制改革,才是根本之策。
在国家推行减税政策、房地产市场存在“去库存”压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地方财政收入形势严峻、收支矛盾凸显,尤其是一些经济较不发达地区,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幅度较大,甚至负增长。如何客观看待当前的地方财政状况以及地方财政如何“突围”,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财政收入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状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财政收入增速也就相应下滑。与此同时,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支出呈刚性增长。
虽然收支矛盾突出,但积极财政政策需加力增效,国家大力推进以全面推开营改增为主的减税改革。从5月1日起,将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实现货物和服务行业全覆盖,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预计实现5000亿元的减税效果。与此同时,国务院还发布了过渡方案,稳定了营改增前的中央和地方财力大体“五五”格局。
然而,这毕竟只是过渡性措施,只有按照“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部署推进各项改革,才能解决地方财政收支矛盾问题。当前,一方面应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遏制各种乱收费、不收“过头税”,一方面应站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度,大力实施财税体制等有关改革。
首先是要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近年来,包括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税制改革等在内的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在当前地方财政收支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有必要加快推进税制改革,优化税制结构,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建立起完善的地方税体系。应积极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消费税、资源税、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等税种的改革也应加速推出。随着营改增全面推开,增值税立法也应加快步伐,早日建立起完善的增值税制。
同时,应推进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解决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不清晰、不合理、不规范的问题。此外,还应加大统筹财政资金和盘活存量资金力度,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并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保障民生支出。
其次是做好地方债发行管理工作。为应对财政减收,我国进行阶段性提高赤字率,扩大赤字规模,相应增加国债发行规模和提高了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从2月份以来,各省份相继发行地方债,规模和速度均大于去年同期,为缓解地方财政压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再次是积极吸引民间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不能只靠政府投资拉动,民间资本是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的重要支撑力量。当前民间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各地应采取有力措施,完善鼓励民间投资政策,推动相关政策落地,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创新活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是吸引民间资本的一种重要方式,各地应大力规范推广运用PPP模式,推动更多项目落地。
解决地方财政收支矛盾,不是简单的筹措财政收入问题,而是一项综合性的改革工程。在推进稳增长、调结构的同时,加快实施财税体制改革,将是化解矛盾的根本之策。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