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提升产品质量工作应当优先考虑提升日常消费品的质量。
提升日常消费品质量工作相比提升其他产品的质量,有它独有的规律性。在日常消费品市场,消费者最关心产品质量,生产企业与零售商最关心能不能赚到钱,如果生产或销售质量差的产品能赚到更多的钱,那么他们决不会生产或销售质优的产品。这个市场最突出的特点有两个,其一是买方人数众多,可以说一个国家有多少国民,就有多少消费者;其二是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究竟如何,多数是不清楚的。
前述几个要素决定了一个可以发生的事实:只要消费者能够很方便地知道哪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是好的,生产这样产品的企业,以及销售该企业产品的企业就能够赚到更多的钱。把企业生产优质产品的希望寄托于商业道德是非常不可靠的,但是,把商业道德放在一边,通过让生产优质产品的企业能够赚到更多钱的办法才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一国产品质量的可行且有效的办法。
电脑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让消费者很方便地知道哪一个企业的产品质优成为可能。虽然如此,依靠互联网企业竞价排名的方式仍然只能造成欺骗消费者的结果,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政府介入进来,这个工作必须由公益性最强的部门来担任,这就是政府。
笔者认为,具体的操作办法是这样的。政府建立一个产品质量网站,主要内容是一个大数据库。对每个企业的抽检产品结果都会赋分给该企业,比如合格的,赋0.1分,不合格的,区分产品质量本身不合格还是仅标识不合格,前者赋-10分,后者赋-5分。并且依据不同产品的分值对企业分别排名。这样,只要消费者登录该网站,输入生产企业名称,就能一目了然地知道该企业的产品质量状况。如果消费者有更高的要求,还可以查看国家抽查或地方抽查的每一次的检验报告,查看不合格项。
目前,虽然有关部门也会公布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但是公布的层级及单位太多,消费者一来不知道到哪里去查,二来相关部门的网站往往只提供一份表格,没有搜索查找功能,查起来很费劲,再者,即使能够找到,也往往只能查到某一批次,不能掌握某企业产品质量的整体状况。或许有人会说,那么没有被抽查到的企业反倒是倒霉了,或者有企业为了提高排名会主动要求相关部门增加抽查频次,这些问题不难解决,规定凡合格的,每年只计一次分,不合格的累加计算就可以了。
剩下的就是对检验机构及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监督就是了。相比对零散的企业进行监督,监督检验机构与政府部门显然要方便得多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