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最常见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即湿法制砂生产工艺和干法制砂生产工艺。这两种生产工艺都是制砂界常用的生产方法,作为砂石厂,哪一种制砂工艺制砂效果及生产效益更好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今天,砂石设备专家红星机器为您解析干法制砂和湿法制砂哪种效果更好,二者应如何抉择?
干法制砂、湿法制砂“斗法” 谁更棋高一着?
其实,干法制砂和湿法制砂相比,湿法制砂生产工艺出现的较早,干法制砂是在传统湿法制砂出产线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的。
湿法制砂生产工艺是指在对石料加工过程中,由于石料本身有一定的含土量,使得机制砂中含有一定的石粉和泥粉,而泥粉的存在将严重影响砂的品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机制砂生产线中配备洗砂机,通过洗砂机的洗选除掉砂子里面的泥粉,从而达到建筑用砂的标准,这一方法称之为湿法制砂生产线。该生产工艺适用于南方多雨、水资源丰厚空气湿润的区域。
干法制砂生产工艺摆脱了环境限制、降低了生产成本、人工砂的级配更好、更加利于环保,而且不受水源和环境的限制。干法制砂生产线设备不需要湿法制砂中的洗砂机,也无需水源的支持。
湿法制砂因有洗砂机清洗砂石中的泥粉,因此成品比较清洁,表面观感性好,生产过程中也不会产生大量粉尘。但同时也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支持,这一工艺方法在水资源匮乏地区或寒冷北方的冬天,都将受到限制。同时,湿法制砂对水资源的危害也是比较严重的,一方面浪费水,对水资源也造成一定的污染,湿法制砂生产线设备中需配置细砂回收和污水回收利用设备。
干法制砂无需水源,摆脱了环境的限制,而且生产工艺更加环保,干法制砂减少了清洗泥沙的用水,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但同时也对砂石原料要求较高,料源中要严格控制泥土、有机物等杂质含量。且生产出的骨料,人工砂表面不如湿法生产出来的清洁,表面感观性差。在工作过程中产生较多粉尘,另外振动筛、输送设备处也易产生粉尘,对设备封闭、除尘要求较严格。
二者各有优劣,乍一看,如何选择二者似乎是有无水源的问题,但其实在选择制砂工艺方法的时候,还需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首先决定于人工砂石系统所处的地区和水资源情况、原料洁净程度,以及对骨料、人工砂石粉含量、细度模数的具体要求。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又是水资源污染较重的国家。红星机器认为,如果原始条件允许,优先选用干法生产工艺,次之采用半干法生产工艺,最后采用湿法生产工艺。
从设备投入、占地面积大小、生产管理难易程度、人工砂石料加工成本考虑,也是优先考虑干法,次之半干法,最后是湿法。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最理想的状态。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如生产规模等。
规模较小时,可采用干法生产,对主要扬尘点采用洒水、喷雾降尘或封闭通风机械除尘。但对于大规模的人工骨料系统,宜采用湿法生产,因为规模较大时,洒水、喷雾降尘效果较差,对主要车间全部封闭除尘难度很大。
再者,砂石中的石粉含量也会影响生产工艺的选择。对于常态混凝土而言,砂中的石粉含量一般会超标,需冲洗去掉一部分石粉及粗骨料表面的裹粉,以保证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混凝土的和易性质量。但湿法生产时,必须采取措施控制制砂原料中的含水量,以提高产砂率,并且对生产废水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
综合来说,红星机器认为干法制砂生产工艺可以说从各方面略胜一筹,但具体如何抉择,还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有利的方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