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减少环境污染,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系统考虑原材料选用、制造、生产、使用、处理的各个环节可能对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力求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消耗,尽可能用少或者不用含有有毒物质的原材料,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这是汽车生态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意涵。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的大方向已明确
6月29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办、世界钢铁协会协办的2016中国汽车生态设计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杨铁生指出:在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也决定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
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进工业绿色设计、全面开展工业绿色设计试点示范,是工信部在绿色设计与制造方面的重点工作。研究表明,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现有的技术条件、原材料保障等因素,采用合理的结构和功能设计,选择绿色环保与原材料易拆解利用的部件,优化解决各个环节资源环境的问题,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从源头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最大化。
“中国制造2025”和“十三五”规划纲要都明确提出,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管理,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推行绿色设计、建设绿色工厂,发展工业绿色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壮大绿色企业,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杨铁生表示,工信部已组织制定了绿色制造工程的实施方案和工业绿色发展“十三五”规划,在汽车领域将继续把汽车行业绿色设计作为工作的着力点,鼓励汽车制造企业选择绿色材料和绿色制造技术,推行绿色回收和再制造,构建绿色供应链,开展绿色产品评价,加快推进汽车行业的绿色发展。
按照全生命周期的理念来开展汽车的生态设计,这是因为80%的资源消耗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取决于产品的设计阶段。中汽中心副主任张建伟在发言中强调,汽车产业价值链提升对研发设计、标准、供应链管理、营销网络、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作为产品制造者的供给侧却没有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无效和低端供给过多,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偏低。汽车产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之一,供给侧改革对快速发展的汽车产业提出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新能源未必就一定是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技术,是提升行业竞争力诸要素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中国工程院段宁院士在其演讲中重点谈了清洁生产技术。他认为,清洁生产、生态工业、绿色发展等理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必须把污染物消灭在产生之前,让污染物产生量最小,把资源和能源消费量减到最小,这刚好是清洁生产的核心。清洁生产应该是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绿色发展,包括生态设计,共同的基础和共同的基石。
段宁院士指出,围绕着“原辅材料来源,工艺,设备,过程控制,管理,员工,产品,污染物”这八个要素,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可以有这么几个步骤,即辨识、替代、减量、回用、无害化,最后是末端治理。这些具体的措施与手段,实际上与汽车生态设计所实施的内容是相辅相成的。
从清洁生产的属性看,新能源汽车当然就是典型的清洁生产技术了。那么,它到底是不是纯粹的清洁生产产品呢?
恐怕还要从其整个生命周期去研判。来自德国柏林理工大学的MatthiasFinkbeiner教授并不认为新能源汽车一定意味着是清洁生产。比如说比较知名的smart轿车,在其传统制造阶段的排放比较小一些,但在使用阶段占的比重却比较大。如果用电动,在使用阶段可以减少非常多的排放,但是生产阶段的能耗与排放实际上又是增加的。总体来看,改成电动车后smart轿车的环境收益基本上是0。在使用阶段看到它也许减少了排放,但是生产阶段它的能耗是增加的。总的来说,对环境影响没有任何的好处。
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部长赵冬昶也认为,从某一方面讲过度发展新能源汽车对于油耗是一种放松,并不符合生态设计的综合考量,也不合乎政策要求。这一点,从国家财政补贴这个侧面也能反映出一些问题来。比如,从2009年到2012年国家拿出了6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补贴,2013年拿出了25亿元补贴,2014年拿出了85亿元补贴,2015年国家预拨了200亿元补贴。但如果按产值计算,平均一辆新能源汽车是10万~20万元,以2015年整个新能源汽车接近40万辆的产销量计,充其量也就是800亿元的产值空间。200亿元补贴与最大800亿元产值相比,这种发展并不协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