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发达国家纷纷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把制造业的回归和提升看成是推动国力和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如此背景下,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如何应对7月23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制造高峰论坛"上,来自政界、学界和企业界的资深人士,围绕"让世界爱上中国造·自主创新”主题,深入探讨了中国制造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发布《中国制造创新宣言》。
突破关键技术 增强质量和品牌意识
尽管近年来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和水平不断攀升,但产品依然普遍存在档次不高,品牌不强,高精尖产品不强等情况。
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表示,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缺少核心的关键性技术。中国制造“四基”面临严峻挑战:高端装备所需的关键基础原材料、关键基础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先进基础工艺缺乏广泛应用,基础技术支持没有保障。针对这些问题,他强调只有协同才能创新,提出“要发挥产学研用积极性,组织联盟,分工合作”。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认为,在下一步实施创新战略中,必须注重以下几点:一是要强化基础性研究能力,二是要针对国民经济重大专用生产装备建立产学研联合和自主创新体系,三是要发展高端装备、加快建立自主创新产业体系,四是要推进两化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资源,五是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营造良好环境。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国报业协会理事长张建星表示,发展中国制造,质量、品牌是生力军,必须强化质量导向和品牌意识,以质取胜,打造百年品牌,推动实现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科技部党组成员李平则认为,装备制造业必须在“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和“发扬工匠精神”两个方面有所提升和突破。
立足专业 自主创新多元化发展
对于中国造的未来,一直有两种观点:一是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二是集中火力炸碉堡。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到底应该走那条道路?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认为,未来5年是智能化的黄金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制造业要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企业才有底气,国家才有尊严。一个企业家,心中必须装着国家的尊严,才有可能走向世界。
哈尔滨电器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斯泽夫指出,多元化应该是世界上很多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基础是专业化,专业化发展好了,把自己有资源、有技术人才做好了,才能去做多元化。
董明珠说:“过去很多企业选择多元化,并不是因为有技术延伸,有品质保证,有管理能实现它的扩张。更多是因为现在这个行业做得很辛苦,那个行业有钱赚,从而进行了多元化。”她认为专注是最重要的,无论多元化还是专业化,如果离开“专注”这两个字是不可能成功的。
面对外界关于格力收购新能源汽车公司的疑问,董明珠表示,格力专业化的思路并没有变,只是产品品类多元化了。格力的多元化是基于自主创新所带来的技术延伸和支撑。未来将继续以空调产业为支柱,从空调的优势出发,不断拓展和深化创新优势和技术实力,大力开拓发展新能源、生活电器、工业制品、手机、自动化设备等新兴产业,将从单纯的家电企业向新能源行业及装备制造企业拓展,将加紧技术眼研发,把所有的新能源技术融为一体。
事实上,格力很早就开启了多方位的产业布局。截至去年底,格力电器已成立凌达压缩机、格力电工、凯邦电机、新元电子、智能装备等五大子公司,设有7个研究院(制冷技术研究院、机电技术研究院、家电技术研究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新能源环境技术研究院、健康技术研究院、通信技术研究院)、52个研究所、近700个实验室。除空调外,格力电器还拥有大松(电饭煲生活电器)、晶弘(冰箱)、凌达(压缩机)、新元(电子)、凯邦(电机)等5个品牌。
“你们以后可以用格力手机遥控着家里的电器,回到家里享受着格力空调等产品带来的舒适,出门还可以坐上我们格力的银隆汽车。”董明珠如此描绘着她理想中多元化发展的格力的未来。
显然,格力在不断提高既有主业技术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创新、延展开发核心技术,多元化发展,实现规模性增长,为中国企业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让世界爱上"中国造"提供了一条参考路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