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广东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要求,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建设支撑新一轮发展的现代化基础设施。
广东省发改委主任何宁卡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广东省将力争用三年时间,实施18项重大工程,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新型城镇化相协调、与新供给体系相匹配的软硬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18项重大工程总投资超2万亿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广东省软硬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2014年跃居全国首位,2015年达7018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高、快速铁路运营里程达1360公里,居全国前列;2015年省内电源装机容量达到1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能源供应能力和结构均居于全国领先水平。
但何宁卡指出,广东省软硬基础设施还存在明显薄弱环节,部分领域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差距或没有明显优势,特别是粤东西北地区差距较明显,如粤东西北地区1023个乡镇中仅13%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5%,城镇居民天然气气化率比全省平均水平16%低,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不到50%,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教育体系和人才培训体系还不能与创新发展要求相适应等。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广东省要围绕软硬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加快水电气路、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城市地下管网、城际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利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等建设,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全力提升人力资本素质。”
何宁卡表示,力争用三年时间,实施18项重大工程,使广东省农村电网、供水、道路等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粤东西北地区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天然气气化率、移动宽带普及率等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省信息、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城市地下管网、交通互联互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人才供给体系与创新发展相适应,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新型城镇化相协调、与新供给体系相匹配,布局科学、覆盖全面、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软硬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广东省发改委将牵头会同省有关部门将补短板重大工程进一步分解细化,共18项245个子项,总投资22526.5亿元,2016—2018年计划投资10834.3亿元,并要求各地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当地补短板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分解具体项目,落实工作责任,全力推进补短板项目建设。
全面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
何宁卡介绍,上半年,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605.28亿元、增长13.5%。其中,民间投资8591亿元、增长19.6%,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3.1%,位居全国前列。
与此同时,省发改委以省重点项目和补短板项目为重点,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支持,今年1—6月,已争取国家安排广东省项目133个、基金256亿元;积极争取政策性金融机构向广东省基础设施项目发放贷款300.34亿元;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股权基金累计完成放款投资106.6亿元,带动贷款156.8亿元,投向42个项目。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上半年广东省交通网络工程完成投资486.4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的32.9%,且呈现逐月加速态势,为广东省今年基础设施投资扭负为正奠定了坚实基础。
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体系建设方面,上半年完成投资44.4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的32.9%。其中,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海堤加固达标工程、全国规划内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实现时间过半进度过半。
城乡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稳步推进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力度,全面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其中,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农村电网改造和信息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过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计划,有效解决农村配电网“卡脖子”“低电压”问题。加快推进超高速无线局域网等无线宽带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光纤到户。集中式、分散式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分别新增81座、8263个。
新型人才供给体系方面,着力推进新型人才供给体系建设,上半年完成投资25.7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的35.2%。其中,高水平大学工程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47.9%。补短板项目总体进展良好。
何宁卡表示,下一步,广东省发改委将会同各地、各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压实工作责任,加快审批进度,筹措建设资金,落实建设用地,加强督查督办,确保推进补短板工作取得实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