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前进方向: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集成应用取得显著成效。作为“中国工业机器人诞生的摇篮”——扎根于沈阳的新松公司面向着这一片蓝海,如何挖掘潜力巨大市场?新松公司的做法是:靠技术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市场空白,同时跑好资源、打通市场。由于其在在自主创新、优化升级、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新松公司一跃成为行业领军者。
构建协同创新发展模式
新松公司在以“体系创新”为核心的基础上,构建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平台创新”、“知识产权创新”等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有效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为打造成为国际化的机器人公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体系创新。新松公司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首个层次是以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龙头的国家级研发创新平台,主要负责前瞻性、战略性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技术创新。为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与封锁,新松公司充分发挥创新优势,攻克了包括机器人感知、机器人决策、机器人网络、人际交互、人工智能等在内的多项关键核心技术。
产品创新。丰富的市场需求为新松的技术创新成果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新松90%以上的科技成果已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机器人产品和成套装备大量取代进口,填补了国内空白。2015年公司加快了伺服电机零部件的研发,已进入数据测试阶段;作为洁净机器人领域国内唯一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彻底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该领域的垄断局面,核心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功出口尖端国际市场;国内首套转盘式玻璃升降器装配检测装备研制成功,并与国内某汽车零部件厂商达成战略合作;自主研发的智能送餐机器人在北京、沈阳等多家餐厅亮相上岗,能够代替或者部分代替餐厅服务员为顾客服务。目前,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已应用到汽车、机械、电子电器、电力、航天航空等众多领域。
平台创新。新松公司通过高起点的自主研发及产业化实施,积淀了雄厚的技术实力,搭建了具有国际水准的技术研发平台、产品研发和应用平台、软硬件实验及性能测试平台,拥有各种先进的试验设备、精密仪器和加工设备,构建了比肩国际一流水准的生产制造体系,具备了先进的产业化基础和条件。
知识产权创新。在公司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支撑下,公司在知识产权建设方面成果显著,累计申请机器人核心技术专利近600余项,取得10项软件产品著作权,制定了五项国家标准和几十项企业标准,牢固占据机器人产业技术制高点
两园投产成就公司发展基础
2015年,沈阳智慧园数字化工厂升级改造,同时,新松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积极拓展数字化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的行业应用;同年,新松公司与西门子、欧姆龙等国际大型知名企业形成战略合作,旨在共同推广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拓宽业务的市场覆盖面,扩大市场影响力;公司与家电行业的战略客户形成深度合作,为其打造从生产到物流的全自动化流程数字化工厂,保障整个工厂的高效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助力客户企业转型成为行业新典范,推动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两化融合”;杭州新松一方面完善厂区的环境和配套设备,一方面以覆盖华东市场为基础,不断扩大辐射区域,布局宁波子公司、武汉办事处等;积极参与展会及战略合作推介会,贯彻公司大客户、大市场的营销策略,推动业务迅速拓展。2015年新松三期智慧产业园正式投产,年生产能力达到5000台套,2016年上半年实现收入9.7亿元,同比增长14.3%。
2016年开启“十三五”规划的新征程,“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已明确提出促进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壮大。
面向未来,新松公司以工业 4.0 和"中国制造 2025"为契机,继续完善产业布局,调整组织架构,强化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公司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综合实力,为公司集团化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面对新一轮竞争,新松已经开始实施 “四轮驱动”战略,从内涵式增长转向"内生+外延"式发展,在产业链的纵向布局和并购重组的横向扩张两方面同时发力。着力构建 "2+N+M"模式,在全国设立N个区域性公司,下面再建立不同的子公司,完善网络化市场服务格局。
在人才培养方面,新松公司本着“大力吸引高端人才,持续增强创新能力”的宗旨,视人才为企业第一资源。对人才队伍的建设,坚持“培养、留住、引进、用好,做好”原则,努力造就一支具有竞争、挑战和创新精神,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新松公司现已形成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为首席科学家,国家特聘专家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为主导,资深高级工程师为核心,具有国际水准的代表我国机器人研发最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团队,人才梯次合理,被该领域的专家称为中国机器人行业的“国家队”。
新松公司还设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卓越人才等引进计划,目前已引进高级人才10余人,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迅速形成小型重点研发团队;每年到国家985、211等重点院校去招收优秀的本科、硕士应届毕业生,持续补充新生力量;针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在职骨干人员和新招聘员工,建立老带新、外带内培养机制,充分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中老年专家或技术骨干的示范作用,促进青年技术研发人员快速成长,同时公司为其搭建开放式共享平台,完善人才考评机制,设计有梯度的激励措施,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确保人才真正发挥作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