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面临感知挑战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6-12-23 08:50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过去的机器人属性更多体现在设备属性上,可以说是自动化程度高的机器,缺心少脑,是力量的体现,比如码垛机器人等,而现在更多的向智慧、智能方向发展。”在12月13~16日,由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主办的2016年中国机器

“过去的机器人属性更多体现在设备属性上,可以说是自动化程度高的机器,缺心少脑,是力量的体现,比如码垛机器人等,而现在更多的向智慧、智能方向发展。”在12月13~16日,由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主办的2016年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上,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说,从这个层面讲,过去的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将不再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取而代之的将是感知系统,在这方面,中国要提早布局。

人工智能助推机器人新发展

曲道奎表示,过去的传统机器人因具有自动化装备概念,只不过比传统装备高端一些,在相同的环境下可以长时间提高效益、扩大规模;对于今天的机器人来讲,非环境适应能力则至关重要。他强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没有感知系统的机器人还只是一种设备,只能诠释机器人中的前两个字———机器。而将声音、视觉、嗅觉、感觉等感知系统技术加入到未来的机器人中,强化在非结构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使传感器获取的数据形成完整的系统,则是未来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在大会服务机器人分论坛上,机器人如何进行场景拓展以及融合的讨论尤为激烈。

北京康力优蓝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创始人刘雪楠认为,过去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更多是在实验室里,但2017年它的场景应用会进一步的裂变。

对于接下来服务机器人发展的预测,他判断今后服务机器人真正产业级的裂变均来源于场景应用,就像电脑市场真正爆发的时候,是因为互联网的场景应用,这场裂变会助推机器人产业化的技术真正落地。“服务型机器人将和人工智能有更多的结合机会。从技术上来讲,底层技术和基本型的技术会逐渐趋同;从市场来看,每个领域都有几家大公司去做,甚至出现巨头;同时在一些细分领域,将会进一步的裂变和细分。”

网易人工智能总监刘锐则表示,服务机器人企业如果只是单纯突破了技术端,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如何通过内容的支撑优化体验十分重要。

上海云基地首席技术官、执行董事糜万军说,他理解的机器人需要具备三个特征:一是有感知,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搜集各种数据;二是会思考,后台能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三是有反应,包括可编程或者其他的方式,而形态不再是判断一个装置是否先进的标准。因此机器人核心技术包括海量数据处理、人工智能、传感器、云计算和先进制造。

“要区别传统机器人跟当代机器人,可以从四个维度来看。”糜万军说,一个是成本,以前设计单一,运营方式固定,缺乏弹性;还有从设计方面,从以前单一设计到现在组件化、包括迭代复用满足不同的需求;此外,过去单一机器人无法沟通,现在机器人之间可以协调工作、运维;最后现在机器人可以在线检测、在线优化和升级。

糜万军强调,有大数据支持的机器人在海量数据处理时,尤其是在一些特定应用场景中,对数据安全和实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曲道奎看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在感知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一定要意识到在技术进步过程中迈向新的台阶,并学会提前布局。

他认为,当下机器人产业正迎来重大机遇期,从机器人“设备”到机器“人”的分水岭已经形成。如果说原本的机器人只是更多服务在工业领域的“大家伙”,未来的机器人则面临着怎样和感知技术结合、怎样更加智能、怎样和人类默契相处等一系列问题。

“现在机器人更强调‘人’的特性,即感知、数据、云这些技术,而在这些技术上国内和海外的起点接近。”

标准出台

“标准水平高低显示了国家技术水平的高低,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宋晓刚表示,质量和标准已成为制约机器人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国家机器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辽宁)技术总监李志海则认为,机器人标准作为机器人质量基础中非常关键的环节,是开展机器人检测与评定的依据,同时也是作为计量的重要价值体现。

在此次2016年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上,“标准”也成为各路嘉宾“争锋”的焦点之一。

“过去的标准更多的分散在行业里面,而随着机器人产业的不断发展,今年的标准化也迈出了一大步,标准涉及到技术怎么共享、产品怎么互联。”曲道奎说道。

记者发现,在此次会议上,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标准工作组在会上发布了3项行业标准:《弧焊机器人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定重式灌装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和《工业机器人专用电缆》。其中,《定重式灌装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已通过国家标准委审核,将成为国家标准。

“现在共有17个标准在编制之中,这3个标准已比较成熟。”宋晓刚说。此外,家用机器人除扫地机器人、航拍机器人外,其他娱乐、教育或陪护机器人都未进入产业化阶段,没有到制定相应标准的程度。

宋晓刚说,国家非常重视标准工作,联盟还将发布另外两份文件:一是国家机器人标准白皮书,二是信息标准体系框架。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孙峰表示,目前机器人标准检测认证等体系仍待健全,近期工信部还将发布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规范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秩序,推动产需协同合作,推动产品质量保证,提升工业机器人产业核心竞争能力。

国家标准委工业二部自动化处副调研员徐全平表示,机器人标准体系将在5年内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

第一阶段是到2018年,初步建立机器人的标准体系,制定约30项机器人的国家标准以及一批行业标准;第二个阶段是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机器人标准体系,累计约60项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以及行业标准,在机器人领域推广应用,促进我国机器人品质水平大幅度提高,提升机器人国际竞争力。

目前规划的国家机器人标准体系主要包括基础与支撑技术标准、检测评定方法标准、零部件标准、整机标准等;而零部件标准、整机标准、系统集成标准是机器人标准体系的主体,徐全平进一步解释道。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标准工作组副组长谢兵兵称,我国现在的标准体系分成四个层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目前的标准体系不够合理,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均由政府主导制定,且70%为一般性产业和服务标准。

谢兵兵坦言,未来从国家技术标准层级来看,我国标准将分为国家标准(政府主导制定)、行业标准(政府主导制定)、地方标准(政府主导制定)、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市场主导制定)。

此次大会发布的工业机器人专用电缆、弧焊机器人和灌装机器人3个领域的3项标准也属于团体标准的性质。记者获悉,这也是国内关于机器人的首个团体标准。从这次意义上来看,我国机器人标准体系正逐步完善。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