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风口”来了,如何冷静起舞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7-02-04 17:36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这两年,拖车夼的年味明显变淡了。年前,很多人家不再蒸大饽饽枣饽饽,而是找做馒头的商户直接订上两锅。年后,原本持续到元宵节的走亲访友也简化了,吃酒席的少了,有的人一天能走三四家亲戚。

这两年,拖车夼的年味明显变淡了。年前,很多人家不再蒸大饽饽枣饽饽,而是找做馒头的商户直接订上两锅。年后,原本持续到元宵节的走亲访友也简化了,吃酒席的少了,有的人一天能走三四家亲戚。

拖车夼是即墨东边的一个山村,过年的老规矩被打破,原因很简单——越来越多的农民从种地变成了上班,而周边工厂大多只放7天假,年只能过得紧凑些。

即墨是青岛的“后花园”,也是山东唯一一个财政收入过百亿的县级市,农业发展体现出鲜明的东部地区特征:大量农村劳动力从“田间”转到附近的“车间”,工商资本快速进入,乡村旅游日渐崛起……面对这些现代农业的“风口”,条件普通的拖车夼有多少机会?又遭遇了哪些困难?

土地流转的三道难题

10多年前因种植芋头远近闻名的拖车夼,现在已经少有农民专心种地了。小年那天,村里的传统是一家人包饺子,但不少人选择去超市买速冻水饺充数。老板见怪不怪地说:“很多工厂不舍得早放假,一上班时间就不由自己了。”

即墨是针织名城,在拖车夼附近5公里内,就有三四家服装企业。此外,轮胎、机械等企业规模也很大。农民打工月收入3000元左右,高的能拿到5000元。周边还有不少搞配套的小厂,60岁以上的老人只要手脚灵便,一天也能挣六七十元。

正因如此,农业在村民收入中的分量已经很小。47岁的村民廉卫峰在机械厂上班,媳妇在服装厂上班,两人一年工资近10万元。与此同时,自家两亩多地就难顾上了,基本是靠天吃饭,一年收入2000多元。像这样的情况,在村里已经不是少数。一些曾将土地看的金贵的老农民也逐渐承认,种地已渐成鸡肋。

农业人口大规模转移,农民种地意愿也不高,按说应该进行土地流转,进而实现规模化经营,这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但令记者困惑的是,拖车夼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形。70岁的江崇福从亲戚手里接管了一些地,去年种了15亩,已经是村里种地最多的。此外,村里也没有上规模的农业项目。

为何出现这种情况?村民、村干部和即墨市农业局的干部各有分析。

地块小而分散,不便于规模化经营,这是公认的难点。拖车夼村1300亩地,只有400亩是连片平地,其余都是狭小的山岭薄地,稍上规模的土地流转都要牵扯大量农户,增加了运作成本。村党支部委员江崇明说,3年前有人承包一片地搞农家乐,仅仅17亩地就牵扯到30多户村民,村干部花了一个月时间才做通工作,让人一谈到土地流转就发怵。

村民对土地要价太高也是重要原因。去年市里一个种植大户想流转些地种草莓,每亩愿出1200元。村干部找村民摸底儿,有人每亩要价2000元,有人地里栽了果树,平时不管理,每棵却要三百元赔偿。种植大户一听就打消了念头。农业局的干部也说,一些经济好的乡镇,村庄拆迁、项目占地拉高了村民的预期,因此尽管种地不挣钱,但一谈流转,农民要价却远超出农业项目的承受能力。

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近两年规模化经营不挣钱。在即墨农业条件较好的的段泊岚、灵山等乡镇,规模化经营已经大规模推开,服装、外贸企业大举进入农业,规模超过1000亩的有近20家,300亩以上的还有140多家,但这些项目中挣钱的是极少数。

即墨市农业局党委委员王晓静分析,当地种粮大户一年种两季,一季小麦大体抵销投入,一季玉米算利润。但这两年持续干旱,玉米价格又走低,再有本事的大户也难挣到钱。工商资本进入的多是休闲农业、精品农业,长远看前景很好,但前期投入大,眼下挣钱的也就是搞出口的两三家。在这些“示范”下,即使想流转土地,也要“等一等”“看一看”。

“拖车夼地瓜”还能冒尖吗

记者在村里串门时,发现一些种地多的农户今年炉子烧得格外旺,有的户不光烧炉子,还用上了电暖器。村民鞠正林告诉记者,家里弄暖和些,是怕冻了还没卖出去的几千斤地瓜。

以往村民每家种地瓜一两分地,主要供自家吃,现在俨然成了地里的“主角”。据村干部修世卓估算,村里去年种了500多亩地瓜,占耕地总量的近40%。而之前种植最多的玉米,因为这两年收购价一直不高,去年基本没人种了。

地瓜由“配角”一跃变为“主角”,主要原因是需求的拉动。即墨是青岛的“后花园”,拖车夼离青岛市城阳区更是不到10公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市民近两年特别钟爱粗粮,地瓜价格水涨船高。为了吃个新鲜,有市民甚至直接开车到村里买地瓜。农民因此自发进行了种植结构的调整,完成了从粮食作物到经济作物的转型。

但与种粮不同,经济作物更讲品牌,有无知名度差别很大。鞠正林给记者讲了件窝火的事儿:他去青岛卖地瓜,有村民告诉他,一定要说是“白庙地瓜”,这个牌子城里人认。白庙村离拖车夼不过七八里路,两个村水土相似,地瓜品质也差不多,但白庙地瓜这些年打出了品牌。鞠正林不服气,他决定即使卖便宜些,也不冒充。没想到市场比他想的还残酷,有几个顾客听说不是白庙地瓜,一撇嘴转身就走了。

残酷的市场是最好的启蒙者,拖车夼农民很快有了品牌意识,但当他们上了路才发现,打造一个稍有知名度的品牌何其难。今年58岁的于垂喜毕业于即墨师专,去年联合村里三户农民出资50万元搞农业合作社,引进最新品种,采用生态肥料,收获的3万斤地瓜甜度高、口感好,但忙活半天还是没打开销路,最终被青岛一家公司收购了。收购价一斤1.5元,那家公司回去一包装就能卖3元。

村里以集体名义办的两家合作社,也是同样处境。拖车夼小米合作社成立两年,一直掀不起浪头,大家都认为得加强推广。去年村里狠狠心,收了600多斤小米,到市里大单位推销。但钱砸进去,却几乎没有声响。江崇明无奈地说,现在搞农产品名牌,东西质量得好,更得有钱推广、有人出招,靠农民自己闯实在太难了。

白庙芋头合作社理事长江崇美很理解江崇明的难处,“我们合作社2007年就成立了,干了10年才有现在的光景。”他说,他们是即墨首批农业合作社,搞推广时政府大力扶持,他每年参加两三场展销会,光杭州就跑了好几趟。即使这样好的条件,当初一起起步的12家合作社也仅有两家打出知名度。

那拖车夼村的农业合作社,出路在哪里?江崇美说,“白庙芋头”开始向外辐射,周边十几个村的农民经过认可,也可使用“白庙芋头”商标。将来他们搞地瓜品牌,也将采用这一思路。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农经分团副团长刘同理认为,现在农业合作社遍地开花,条件差些的运行困难也正常,等政府帮扶是不现实的,还是得按市场规律走。

乡村旅游的“风口”有多大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高农业全产业链的收益。这其中,用好旅游业对农业的串联拉动作用是重要内容。

过去一年,拖车夼的硬件变化可谓前所未有。村旁的高速公路通车了,村里的道路进行了硬化,26个路口装上了监控,蹲坑式厕所统一改成了抽水式,自来水管线完成改造,具备了市区统一供水条件。更令人惊喜的是,超过半数家庭装上了宽带,村民眼界也开阔了。不少村民问记者:“咱村地少,但山上风景好,以后能不能学棉花村发展?”

棉花村距拖车夼8公里,山多,树绿,水好,每年都有大量游客进村,当地的农家乐和水果知名度越来越大,夏天进村的路经常堵车。拖车夼村民惦记着棉花村,是因为拖车夼东山上有个叫棉花涧的山坳,低处是个水库,往上则是满山槐树,开花时山就像在一团棉花里,很有一些特色。

从地理位置看,拖车夼搞乡村游也很有利。从拖车夼出发,驱车往东行驶15分钟,是青岛正在全力打造的蓝色硅谷核心区,随着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等项目的启用,这里人气迅速聚拢;往南行驶10分钟,是城阳区,这是一座充满活力的新城;往西跑10分钟,是即墨的主城区,随着即墨发展中心的东移,这一距离还在不断缩短。

今年34岁的鞠敦峰在北京一家景观设计公司上班,春节假期,他带着家人在周边逛了一圈,回来感慨地说,周边发展太快了,人气越来越旺,肯定会给乡村旅游带来一波机遇。

但眼下的情况是,如果没有龙头项目带动,很难拢住人气。拖车夼东山上,产一种叫“蚂蚱菜”的野菜,一到春天,城里来挖野菜的市民就一茬接一茬,有村民卖野菜一个春天能挣到上万元。但村里人着急的是,来挖野菜的市民留不住,他们就如潮水,忽然之间涌上来,很快又退却了。

拖车夼村党支部书记贾延昭今年的一大愿望,就是棉花涧的旅游项目早开门纳客。2009年,一位城里来的老板看中了棉花涧,计划将这里建成吃住游一体的生态旅游基地。几年下来,这个项目修路、盖楼、种树,将小水库改造成一系列水景,投资已过亿元。贾延昭对此既着急,又憧憬,“这个项目运转顺利,就能形成稳定的人气,到时候村里的地瓜、小米就不愁卖,村民搞农家乐也能发财。”

在参与过多处景区规划的鞠敦峰看来,一个旅游项目能否带动农业发展,关键还得看它能否把周边的乡村资源都整合起来。他之前去过灵山镇的“玫瑰小镇”,对那里的发展模式赞不绝口。“游客到了那里,既可以赏花,也可以体验做花茶,还可以拍微电影,村里则打造了一条销售鲜花及玫瑰制品的花街。市民游客收获满满,农民获得的附加值也更高了。”

拖车夼的乡村旅游梦,会如此美吗?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