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城市功能和人居环境更加完善
建成具有较高全球知名度的国际城市
未来5年,杭州将建成什么样?近日,《杭州市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发布,提出将借助“精心筹备2022年亚运会”等契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城市功能和人居环境更加完善,建成具有较高全球知名度的国际城市。”
杭州城建“十三五”规划 未来5年杭州要怎么建?
建成并投入运行7条轨道交通线路
轨道交通出行分担率达20%以上
未来5年,杭州要将“治堵”进行到底,加快城市快速路网建设。规划指出,杭州市加快建成城市快速路网,积极推进城市主次干路、支小路建设,力争到2020年新建道路长度550公里以上,市区道路长度达到3541公里。积极构筑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系统网络,力争到2020年建成并投入运行7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250公里以上,轨道交通出行分担率达20%以上,实现与市内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衔接。
在轨道交通方面,杭州市的目标是全面完成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一期、二期建设,完成市域轨道交通富阳线、临安线建设。其中2号线一期西北段计划2017年6月建成通车,2号线二期计划2017年12月建成通车,4号线一期南段计划2017年12月建成通车,5号线一期、6号线一期计划2019年建成通车。到那时,“四通八达”的地铁布局,将更加方便市民出行。
弥补老小区基本停车泊位刚需
市区新增停车泊位30万个
为了破解“停车难”,杭州将加快公共停车场库建设,坚持高标准建设和配建停车泊位,同步加快推进公共停车场库建设。
公共停车设施重点建设任务包括:弥补老小区基本停车泊位刚需,缓解医院周边“停车难”,完善地铁站、公交场站公共停车场换乘设施,严控景区停车场库规模,加快景区换乘体系建设。力争到2020年,实现市区新增停车泊位30万个,其中公共停车泊位5万个的总目标。
杭州还将引入新技术、新设备建设公共停车场库,弥补中心城区基本停车泊位刚需。加快新城、景区、地铁周边P+R换乘停车泊位建设。推广“公建民营”模式,多措并举,分类别、分方式推进停车产业化。同时,加快停车场库信息化建设,增强公共停车场库停车泊位使用效率和资源共享。
建成地下综合管廊80公里
“马路拉链”逐步减少
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身——看不见的地下综合管廊是保障城市运行的“生命线”。
“十三五”期间,杭州地下空间的开发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除了加强与邻近轨道交通站点、地上地下交通设施的连通建设,还将同步实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人防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防灾抗毁能力。2016年,杭州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开工建设30公里,计划今年建成,并于2018年投运。到2020年,力争累计建成地下综合管廊80公里。部分新区、园区、成片开发区域形成环网规模,“马路拉链”逐步减少,地下管线的应急防灾、安全运营水平逐步提升。
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
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海绵城市是发挥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十三五”期间,杭州将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因地制宜采取屋顶绿化、雨水调蓄与收集利用、微地形等措施,提高建筑与小区的雨水积存和蓄滞能力。同时,改进传统市政道路雨水快排、直排的做法,增强道路绿化带对雨水的消纳功能,减轻对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
为此,杭州还制定了一张时间推进表:到2020年,20%以上的城市已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未来杭州会像海绵一样有“弹性”,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雨水多了,蓄到“海绵”里,缺水了,挤挤“海绵”供水。
加快实施城中村改造
113亿元投入农村住房改造建设
杭州排定“十三五”住房保障总量任务,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13.7万套,竣工保障性安居工程22.8万套,新增货币化保障总量7.5万户。
同时,杭州还将加快实施城中村改造和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至“十三五”末,基本完成主城区城中村改造,将主城区城中村打造成配套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的新型城市社区。同时,加快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十三五”期间力争完成58790户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和5750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任务,投入资金113亿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