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研发86米臂架泵车 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给民营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困难和挑战。”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在不久前2016年中国民企500强发布会上指出。
如此情势下,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如何转型升级、求生存谋兴盛?
主打重型机械设备的三一集团认为,转型升级的驱动力在于一如既往的创新。江苏亨通集团的经验则是“转型要在企业还健康时,居安思危才能不断前进。”
三一集团、江苏亨通集团等十余家成功转型升级的制造业民营企业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谈及各自发展经历。综合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积极创新求“兴”的路径中,最重要的共同点就是保持或加大研发投入创新产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
以已有上亿用户的九阳豆浆机为例,成立22年,经历了15次重大技术革新。同时,每年以不低于销售额3%的研发投入支持其科技创新。目前科研团队超过700人。2015年,九阳发布智能产品战略。
在转型发展的焦虑期,九阳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王旭宁天天在研发部门与工程师们交流。他说,“最终让我感到踏实的,还是我们的新技术储备。”
从乡镇工厂发展到站在世界纺织机械装备前沿,五洋纺机有限公司研发国内第一台生产玻璃纤维的纺机就耗费了5年,投入的研发费难以计数。期间为了一个电子贾卡针及控制,就投入800多万人民币,其中500多万元都是试验不成功的废料。
如今,五洋纺机产品远销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三维打印”智能纺织经编机更是颠覆了传统制衣模式。“我要通过这个示范样版告诉世界中国纺织业的智能制造是什么样子。”五洋公司董事长王敏其说。
“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中,除了技术要素,还需‘稳住’”,盾安集团总监李晖强调,“稳”就是分清什么是主业,是民营企业的“根”。“制造业是我们的根基,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制造业。我们要抵制住诱惑,扎扎实实打拳。”
在核电等相关项目提供制冷配件的精密制造领域,盾安集团的产品技术已有7项为国际首创,10项产品为中国国内的首台(套),174项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李晖认为,要在技术上投资,而不是投机。
全国工商联一项调研报告显示,当前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分化趋势明显,那些转型升级早,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质量品牌优的企业,驶入了迈向中高端的快车道;那些依靠低价格、低质量、低水平,粗放式发展的企业步履维艰,或面临淘汰。
报告认为,“这种分化是市场化和优胜劣汰的必然过程,是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必经阶段。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