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与一汽“联姻” 汽车制造工业格局将变?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7-02-23 14:23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2月17日,东风汽车公司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创建“前瞻共性技术创新中心”。

2月17日,东风汽车公司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创建“前瞻共性技术创新中心”。

竺延风与徐平再次会面,尽管是因为东风集团与一汽集团合作事宜,但这仍让业内热议不止。

2月17日,东风汽车公司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创建“前瞻共性技术创新中心”。当日长春,东风公司副总经理刘卫东、中国一汽副总经理董春波代表合作双方签署协议书;东风公司竺延风、中国一汽徐平等双方主要领导出席。

对于此次合作,一汽和东风认为这是双方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加强央企协同协作,加快核心技术能力构建的一次重要实践。

而公众则试图通过蛛丝马迹来发现合作背后的更多可能性。从现场领导合影到双方合作内容,都被搁在放大镜下仔细“排查”,甚至是结合各种既往事实、报道等,加以“推敲”、反复解读。

试探接触、合并前奏?

在东风与一汽有关此次合作的消息正式发布之前,现场签约图片已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对此,坊间流传最为广泛的猜测就是“一汽东风合并”。

实际上,有关东风与一汽合并的传言从未消失,近两年尤甚。

首先是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大背景下,“南北车”、宝钢与武钢等央企的重组让人们对汽车产业内的兼并重组浮想连篇。有媒体认为,东风与一汽的合并,带来的不只是简单的叠加,“更能体现中国汽车产业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影响力”。

其次,东风与一汽高层调整也让公众产生了很多联想。如2015年5月,在中国中车集团公司挂牌之前,竺延风出任东风汽车董事长、原东风汽车董事长徐平则被调往一汽集团担任董事长,有媒体称一汽与东风完成“换帅”是合并前兆;再如今年初,一汽集团高层调整,也被部分媒体看做“合并”前夕的人才储备。

可以说,有关东风与一汽的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引起联想。甚至是去年7月,国务院出台“鼓励汽车等领域相关中央企业共同出资组建股份制专业化平台,推动专业化整合”,都让两大集团的合并传闻再次升温

此次“签约”现已成为热议话题,也有媒体推测称这“或可视为是双方未来‘走到一起’的一个信号”。可目前来看,“合并”仍然是一个看似美好的推测,其真实性、可行性、合理性均无从考证。

抱团联合、引领趋势?

“合并”的猜测之外,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东风与一汽的合作更像是“抱团取暖”。

2016年,中国汽车市场以两位数的同比增幅收官,远超行业的保守预期。从发展状况来看,无论是吉利、长安等体量较大的传统强势中国品牌,还是广汽传祺、上汽乘用车等体量较小的后起之秀,都在乘用车市场上取得了较为亮眼的成绩。

反观一汽,红旗有待复兴、奔腾发展迟滞,旗下自主品牌板块仍不见起色。东风集团旗下中国品牌乘用车则在风行、风神等品牌的带动之下,尚有一席之地,可要说东风比一汽强,那纯属“五十步笑百步”。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正是2016年发展差距的拉大,让东风与一汽面临更多私营企业、地方国企以及其它央企的追赶与逼迫,合力共赢、加速发展自主品牌成为必然。

在笔者看来,无论是“合并重组”还是“抱团取暖”,都是一种“合理联想”。对于此次的双方合作,并非某种讯号,其最为实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则是它们作为央企的责任与义务。

公开信息显示,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主要目的是共建“前瞻共性技术创新中心”,而前瞻共性技术创新中心则将集中在智能网联技术、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与轻量化技术、培育双方共同的战略供应商等五个领域展开合作。

根据协议,东风与一汽将在创新中心的平台上,共同探索科技创新管理的新体制与新机制,共担技术和投资风险,降低研发成本,以快速提高中国汽车工业前瞻共性技术的研究水平。

“快速提高中国汽车工业前瞻共性技术的研究水平”,为何?

过去十几年间,包括汽车产业在内的大多数产业,都已经完成或仍在推行国家级行业性科研院所的企业化改制,简言之,行业性的科学研究更多的依靠企业自身。因为改制之后的科研院所大多需要“自负盈亏”,获取经济效益的迫切性让共性技术研发的动机大减。

近两年,当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以及质量强国、科技强国等战略部署之后,重点行业的共性技术研发和服务机制完善成为关注重点。

毕竟共性技术的突破能加快一个甚至多个产业的技术升级步伐,具有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于产业长期发展和应对国际竞争有着重大利好。

中国汽车工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需要有长期发展的前瞻性,更要有参与并赢得国际竞争的整体实力。在国家级行业性科研院所的性质“摇摆”状况下,东风与一汽作为央企,作为国内第二和第三大的汽车集团,有责任和义务推动汽车共性技术研究,提升前瞻性的技术储备质量。

基于此,双方此次合作应该被鼓励和关注,而非过分解读。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