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十三五,升级中国制造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7-03-24 09:19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工信部12月7日发布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下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到2025年,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工信部12月7日发布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下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到2025年,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众所期待的《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终于发布,《规划》提出到2025年前,推进智能制造实施“两步走”战略,同时提出加快攻克关键技术装备、加强共性技术创新、加大试点推广力度、构筑工业互联网基础、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等十大重点任务。政策落地符合预期,创新驱动与分类推进成主旋律。

“路线图”,探索中国特色发展路径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中国制造业日益发展,到2015年已经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是在品牌的塑造、创新能力等方面仍与其他先进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大而不强仍是亟需破解的瓶颈。目前国内经济下行,投资增速的放缓,必须把推进智能制造作为培育先进制造业的一种新动力来抓。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已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李东表示,当前智能制造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发展趋势。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世界各国都在制订智能制造的相关政策,将智能制造作为产业变革和发展的方向。

李东认为,推进智能制造,能够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和资源能源消耗,并促进基于互联网的众创、众包、众筹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孕育发展。从生产端入手,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提高制造业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目前,我国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发展阶段。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成熟度不高,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给能力不足,缺乏国际性的行业巨头企业和跨界融合的智能制造人才等突出挑战。“相对工业发达国家,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环境更为复杂,形势更为严峻,任务更加艰巨。”《规划》如是指出。

为此,规划明确了智能制造示范推广的“路线图”,其中包括:加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广力度,开展智能制造新模式试点示范,遴选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不断总结经验和模式,在相关行业移植、推广。同时推动重点领域智能转型,在《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在传统制造业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制造装备。

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委会委员屈贤明则表示,初期的智能制造未必适合所有行业,应当以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好、产能不足的行业为主,其推进前应从人力、质量、成本、节能等方面做好需求分析,先易后难,从见效快的项目和行业寻求突破口。

屈贤明认为,智能制造不需要盲目追求高水平的智能化,不追求无人化,要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按照单点-生产线-车间-工厂的路径循序渐进地分步推进。

“两步走”,智能制造并非一蹴而就

此次《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是对前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有力补充和最后政策落脚点。

参与《规划》制定的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副所长王影介绍,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围绕智能制造已出台了许多政策,《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智能制造专项、试点示范、并在制订相关标准。

与上述政策不同的是,《规划》侧重于从中长期为智能制造提供一个纲领性的指导意见。王影认为,《规划》的最大亮点是首次提出“两步走”的战略。

李东介绍,《规划》提出2025年前,推进智能制造实施“两步走”战略:

第一步就是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

第二步就是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化转型。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规划提出了10大重点任务,包括加快攻克关键技术的装备;第二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第三是建设智能制造的标准体系;第四是构筑工业互联网的基础等等一共10项举措。

《规划》还提出,将发展智能制造作为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分类分层指导,分行业、分步骤持续推进,在“十三五”期间同步实施数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引领,以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为目标,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为重要抓手,着力提升关键技术装备安全可控能力,着力增强基础支撑能力,着力提升集成应用水平,着力探索培育新模式,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建设制造强国奠定扎实的基础。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认为,“两步走”和“长期坚持”体现规划的科学性,表明从当前的中国制造到未来的智能制造,将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政府的规划指明了方向,需要企业发挥主体作用,根据自身的状况及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逐步推进生产的数字化、信息化、个性化,最终实现智能化制造。企业应该坚持需求导向推动,巨大的市场需求让中国智能制造前景光明。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也强调,针对现阶段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特点,智能制造的推进工作注定要不断探索、反复试错。

“十大任务”,直面行业痛点

辛国斌介绍,近两年来,已遴选了109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覆盖了63个行业,初步培育形成了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五大智能制造新模式。

不过,目前中国制造业最大的问题仍是大而不强,在智能制造领域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软件、控制系统、核心技术、关键部件等领域严重受制于人。《规划》提出的十大重点任务正是切中了这些瓶颈和痛点。

针对智能制造面临的瓶颈和行业“痛点”,《规划》提出了十大重点任务:《规划》提出了十大重点任务:一是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二是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三是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四是构筑工业互联网基础;五是加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广力度;六是推动重点领域智能转型;七是促进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八是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九是推进区域智能制造协同发展;十是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队伍。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成效明显,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但业内普遍反映,当前仍然面临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装备受制于人的问题,这正是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所面临的紧迫挑战。

王影指出,中国制造的智能化转型为智能装备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智能制造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涉及成千上万的企业技术改造,他们在升级设备时也一定会用到软件、系统、关键部件以及成套装备,我们要在发展过程中将这些产业带动起来;同时要注意中国与国外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在核心技术上的短板。规划要求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布局和积累一批核心知识产权。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