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较为低迷,市场容量连续下降。但就是在这段行业低谷期内,江苏制造业领军企业、成立28年来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位的徐工集团,却一路逆袭发展,发力智能制造,完成了制造之路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
在2017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上,徐工集团居第八位,成为榜单上唯一跻身前十强的中国企业。今年一季度,徐工集团实现爆发式增长,所有产品销售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主导产品汽车起重机销量增长150%,挖掘机销量和销售收入双超100%,出口增长63%,产品销售全线飘红。
技术武装,车间实现“智能”进化
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的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徐工集团正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全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在科技创新的支撑下,徐工集团的生产车间正在发生改变。走进徐工挖掘机械基地中挖结构车间,工人热火朝天工作的场景已经消失,只见各种机器人在不同岗位上忙碌着,进行焊接、拼装……“在动臂焊接方面,我们采用了行业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柔性焊接生产线,焊接线会自动向机器人分配任务。全过程的自动化消除了人工操作的不稳定因素,质量一致性得到保证,产能提高了50%。”徐工集团副总经理、徐工挖机事业部总经理李宗介绍说。
“发展智能制造绝不是换几个机器人、多几台数控机床那么简单”,徐工集团副总经理杨勇表示,徐工集团智能制造模式以智能化装备研发、工业互联网集成应用为抓手,通过智能化产线/单元的升级、制造过程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实现研发及制造自动化、精益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数据显示,通过车间、生产线仿真优化,智能化装备升级、采用智能物流、智能排程等手段,徐工集团生产效率提高了25.8%。
互联网+,大数据贯通产品价值链
近几年,徐工集团持续不断地在信息化整体提升工程以及“互联网+”建设上加大投入。2016年11月,徐工集团与阿里巴巴合作的行业首个工业云平台对外发布。该平台成功填补了国内大数据在工业领域大规模应用的空白。同时,由徐工集团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目前已有近32万台设备在线入网,每天收集5亿多条信息数据,可实现设备远程自动升级、远程控制、异常报警等,为客户提供高品质服务。
智能制造,不是未来计划,而是当下现实。只有把握住科技革命机遇,才能实现徐工集团‘技术领先、用不毁’的发展理念。王民表示,未来徐工集团将更加积极探索物联网、智能制造领域的新技术与应用,有条不紊地提升产业多样化、产品智能化、制造服务化,为建设百年徐工、进入全球行业前三的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同时助力江苏制造业行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自徐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