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产业”正成为上海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的新亮点,大到航空发动机,小到打印耗材,再制造产品已形成丰富的门类,年产值达40亿元。日前,国内首个相关行业组织“上海市再制造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将助推上海成为全球再制造创新中心和产业基地。但与此同时,联盟还有一个任务——消除行业所面临的误解。
再制造代表了循环经济的高级形态。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在发达国家已有80年的发展史。简单说,再制造就是以废旧装备和零件为毛坯,利用先进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在原有制造基础上进行一次新的制造,使旧设备、旧零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再制造和维修不同,经过再制造的产品,其质量和性能非但不能低于新品,部分指标甚至还要超过新品,而成本只有新品的50%,能耗和材料消耗可减少60%和70%。
专程来沪的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赵凯表示,国务院在《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实施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在役再制造”。去年,工信部发文提出实施“高端、智能再制造专项”,要求到2020年,我国再制造产业规模达2000亿元,再制造技术工艺达国际先进水平。
上海市再制造产业联盟理事长陈臻说,上海具备了打造世界级再制造基地的条件。一方面,相应的研发机构和人才力量较为雄厚,在国家级的临港再制造产业基地里,集聚着一批来自国内外的龙头企业。目前,上海再制造产业已形成较大规模,年产值达40亿元,在航空发动机零部件、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工程机械、汽车发动机、工业表面处理、打印耗材等再制造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未来,通过推进船舶再制造,燃气轮机、盾构机等大型成套设备再制造,医疗设备、机械模具等再制造专项,上海有望在2020年使得再制造产值达到100亿元。
再制造在国外有较长历史,但在国内,主要还是靠10年的快速发展才初具规模,公众甚至不少产业界人士对它并不了解,从而引发了种种误解和偏见。比如,有人将再制造与维修混为一谈,担心使用再制造产品会带来质量隐患;此外,有的再制造企业曾被举报查处,因为他们所堆放的原材料(废旧部件)被认为是垃圾山。但实际上,再制造的本质就是优质、高效、环保。
针对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市经信委总工程师原清海表示,上海市再制造产业联盟成立后,不仅要锦上添花,更应雪中送炭,特别是要代表行业,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的沟通,推动政策创新与机制完善,排除瓶颈障碍,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