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上雀儿山,鞭子打着天”雀儿山位于川藏公路北线317国道、甘孜德格境内,藏语称作“绒表俄扎”,意为“山鹰飞不过的山峰”。
如今,“翻越雀儿山,犹过鬼门关”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
9月26日,历经5年多的建设,雀儿山隧道正式通车。该隧道长7079米,洞口海拔437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超特长公路隧道。今后,过往车辆不必再绕行两个多小时的危险山路,只需10来分钟就可以穿过雀儿山。川藏北线的天险瓶颈打通后,将助推藏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川藏第一险
8年论证5年施工
雀儿山主峰海拔6168米,每年有长达8个月的时间被积雪覆盖,山高路险、高寒缺氧,被称作“川藏第一险”。“风吹石头跑,四季不长草,一步三喘气,夏天穿棉袄”,是雀儿山气候的生动写照。
雀儿山公路是国道317线在四川境内最高的一段,海拔高、等级低、路基窄、弯道多、养护难等问题日益突出,其通行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打通雀儿山隧道成为了藏区各族同胞几代人的共同梦想。
2002年,雀儿山隧道方案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工作启动,在前期研究论证阶段中,隧道设计备选方案多达7个。
经过8年多气象、地质、结构、施工技术专题研究,2010年,起于国道317线雀儿山三道班,经错柯沟、雀儿山隧道和色曲河,止于雀儿山六道班的方案被确立为最优方案。
2012年6月,雀儿山隧道开工建设,正式建设周期超过5年。
困难重重
低温缺氧隧道超长
雀儿山隧道设计负责人——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蔚艳庆介绍说,本项目最大特点与难点就在于含氧量低、气温低、隧道超长这三方面。
他告诉记者,洞口极端气温在零下40℃以下,冬季施工期超过4个月;而洞口含氧量不到平原区60%,每进隧道1000m,含氧量较洞口降低10%,绝大多数人均有高原反应,施工效率极低。
蔚艳庆介绍说,现有规范仅有海拔2000米以下隧道通风标准,团队多次往返成都至雀儿山垭口之间,实测海拔高度从400米到5050米间的汽车尾气排放,取得实测数据五千多组,获得了准确的高原通风、供氧标准。
其次,隧道穿越甘孜-玉树地震断裂带,海拔高、地震烈度高,地质条件差,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恶劣,有效施工期短。
另外,雀儿山隧道区域滑坡、泥石流、崩坍等不利条件众多;沿线生态坏境极为脆弱,自然环境恶劣。
设计团队历经百日、肩抬背扛80公斤重测深仪器给隧道“庞大身躯”作了“全身CT切片”检查,并历练1年在隧道不同的部位进行“打孔取芯”的实体验证。
人性化设计
隧道进出口设置了制氧站
雀儿山隧道项目全长12.997公里,其中隧道长7079米,双向两车道,隧道进口洞口海拔4378米,出口洞口海拔4232米。
隧道避开了雀儿山最危险的地段,采取了许多人性化和环保的设计。隧道进出口设置了制氧站,为隧道施工人员以及过往司乘人员、游客提供供氧服务;
隧道设置了可容纳一辆消防车通行的、兼具隧道通风功能的平行逃生救援通道;
隧道洞口采用了“保暖内衣+长衣袖式”隧道结构防冻技术,设立了30米长的遮雪透光钢篷,既可以利用日照对隧道洞进行加热,防冻、防雪,又避免驾乘人员被洞外白雪反射刺眼。
隧道内还进行了路线的曲线设计,既可防止长时间直线驾驶造成司机的疲劳,又可避免大雪被风直接吹进隧道。
雀儿山隧道建成后,可降低原公路海拔高度800米,较原路节约里程近20公里,通行时间由2小时缩短为10分钟,绕避了原公路3处长达4.7公里的雪崩易发危险路段,6处共2220米泥石流路段,以及大量的冻土、滑坡,雪害、冰害等安全隐患严重路段,全年安全畅通。
据悉,雀儿山隧道的通车将进一步打通川藏交通大动脉,节约过往车辆运输成本,进一步带动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来源于成都商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