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装是一门艺术,它可以这么做,也可以那么做!
吊车是一名战士,它应该这么选,还应该这么挑!
徐工用户故事,集结中国吊装圈所有的牛人大咖,
分享他们的真实经历,学习吊装这门艺术!
本期的艺术吊装节目,我们带您来到陕西,去探访这里的吊装大咖!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来自陕西渭南的用户,他的名字叫李涛。下面就一起听听这位用户的故事。
在陕西渭南,说起东顺吊装队,无人不知,说起吊装队的父子档当家人,更是无人不晓。
1980年起,父亲李小五领着儿子李涛,白手起家,现在已经成为渭南当地规模最大的吊装队——拥有当地最大吨位吊车徐工260吨,前后共购买吊车50多台。李涛说:“那时候辛苦,但市场确实好做,钱也好赚。”
相比较2009年之前的“好时候”,现在李涛带领的东顺吊装队,已经明显放慢了发展节奏。李涛说,“现在大吨位吊车不能上牌照,无法上高速,这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的发展。虽然市场上目前有不少活儿,但设备扩充受阻让我十分矛盾。”
因此,李涛在放慢吊装队规模化发展速度的同时,对现有吊车队伍也进行了梳理:将除徐工以外的其他品牌吊车都进行出售,只留下5台徐工吊车,其中25吨、50吨、260吨各一台,130吨2台。李涛说,就目前渭南吊装市场情况而言,这5台车足够用了。
作为渭南乃至全国最早一批进入吊装市场的用户,李涛见证了中国吊装市场的发展,也见证了主机制造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过程。
对于徐工吊车,李涛说,“2001年购买第一台徐工吊车的时候,那时候国产品牌吊车,还没有5节臂,都是4节臂。这几年,尤其是2006年以后,徐工及时更新换代,吊车产品越做越安全。而且设计风格也逐步优化,载重量有很大提升。在设计理念上,不会为某一个细节问题投机取巧,或者节省成本,总体来说,徐工的吊车更便于维护和保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