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农机圈中流行这样一句话,“看看农机企业商务年会的规模和规格,就知道这个企业2017年运行状态。”看似一句玩笑话,但从侧面也反映出农机企业的日子似乎并不好过。有些企业的商务年会只在内部草草了事,有的则取消了年会计划,更有企业消失在了行业调整的浪潮中。但是也有部分企业搞得红红火火,似乎在昭告天下,“我们活着并且活得很好。”
2017年,对农机行业来讲是关键的一年。从外部因素来看,影响行业发展的各项新规则、新政策陆续发布实施,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等硬性指标直逼企业转型升级,同时,原料成本上调,粮价下跌等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从企业自身发展来看,产品升级换代、研发能力升级、出口市场不断萎靡等现状,不容企业管理者有一丝松懈。
透过政策看行业
2017年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关键年,更是农机化行业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升级”的首年。展望“十三五”,农机化发展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的条件更为有利。近几年,我国对农业装备制造业关注度持续上升,随着《中国制造2025》、《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等文件的下发以及在2017年年末发布的《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2017年版)》(征求意见稿)的“鼓励引进的先进技术”、“鼓励进口的先进装备”、“鼓励发展的重点行业”评选项目中农机行业均有入围,为我国农业装备发展“由大变强”创造了难得机遇。同时,11月27日、12月26日相继发布的《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及装备制造具体实施方案,对未来三年的农机装备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进行了详细部署。
政策的发布为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但要想解决我国农机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还需多方通力合作。这让很多农机企业掌门人认识到,农机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从高速发展的膨胀期逐渐冷却下来,之前农机市场的火爆场面一去不复返,传统农业必须向现代农业转化,企业唯有不断进行技术升级、产品创新,在新品上下狠功夫,才能生产出更多高性能、智能化的高端农机,才能在升级版的农机市场中保留一席之地。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可喜的是,我国多数农机企业正在朝着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努力,即便不能说与世界制造业水平差距还有多少,但至少他们都在努力缩短距离。如作为龙头老大的中国一拖,新投放市场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220马力大功率拖拉机产品;中联重科的拖拉机装配车间和农机服务信息中心建设得到了李克 强总 理高度评价,并鼓励企业要继续发扬“大国工匠”精神。又如,雷沃重工在江苏农机展中正式启动的智联云服务平台,无疑都证明了我国农机企业正在与国际农机制造业靠拢。当然,砥砺前行的不只有这些大佬们。两年前,巨明实现了与国内最大的农业央企中国农发集团的战略合作,成为央企成员企业。两年后的今天,巨明又一次实现了与世界著名的农机制造商意大利卡拉罗集团的合资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从国内迈向国际,足见巨明发展的实力和发展速度。
透过数据观市场
2016年农机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呈现乏力态势之后,2017年农机工业整体水平稳中有升。据农机工业协会数据统计来看,2017年1—10月,我国农业机械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3961.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76%;2017年利润总额213.78亿元,比2016年同期增加7.48%。在农机数个子行业中,拖拉机制造业1—10月利润同比下降2.67%,但畜牧机械制造业成为后起之秀,1—10月其主营业收入达116.65亿元,较2016年同期增幅22.94%,利润达7.47亿元,达到近三年高点,同比涨幅达15.63%。
具体来看,由于土地流转和农机合作社快速发展,各省购机补贴政策向大马力拖拉机倾斜。同时,受到国家和地方推进深松作业、秸秆还田作业等政策的影响,拖拉机市场呈现需求结构调整和升级趋势。据相关数据表明:2017年1—11月140马力以上四驱产品销量增长100.7%;150—180马力大轮拖同比增长5.8倍,成为行业发展的亮点;70—80马力受到中拖功率上延影响,销量同比实现增长6.0%;受东北、新疆需求向大马力升级及项目拉动,200马力以上拖拉机销量增长24.5%。纵观整个拖拉机市场,小马力拖拉机市场饱和,很难有大幅度的提升;大中马力段拖拉机市场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控,应该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由于2017年是国Ⅲ机试验的首年,存在自身产品的试用磨合以及人机磨合期,所以情况并不比2016年好太多。同时,进入大轮拖行业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但部分企业采取低价倾销等手段抢占市场,行业集中度呈现下降态势。
另外,随着粮改饲政策的调整,2016—2017年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调减接近7000万亩,使得整个玉米市场产业链发生深刻“震荡”。2017年1—10月,谷物收获机产量为203147台,玉米收获机械64149台,同比2016年分别下降12.52%、11.41%,收获机市场下滑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收获机市场是否真的无路可走,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大转小、粗转精、黄转青”成为收获机市场的制胜法宝。在2017年国际农机展中我们看到,小行玉米收获机成为人们的抢手货,企业都将玉米机生产的“车头”转向了小型机:雷沃主推的CB03和CC04、巨明的玉米三行机和四行机、勇猛机械在中原地区主推小四行机、五征主推中三行和小四行、中联重科推出CE30和CC40组合销售,深耕丘陵地区、平原小地块需求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型机销量下滑对行业的影响。
透过变化寻突破
2017年,农机人看到了政策的除旧更新,也感受到了市场的多变,不经寒冬,不知春暖,如何在变化中寻求突破,众多农机管理者说“唯有变革才是正道。”纵观整个市场,国内传统主机企业纷纷进入农机具行业,不断完善、丰富产业链条,形成耕种管收一体化发展优势,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全套、全程农业装备解决方案。而国内主要农机具企业则纷纷扩展产业链条,耕整地制造业企业向种植、植保、收获等领域延伸;播种机械制造业企业向耕整地、收获等领域发展,复合型产品发展速度成为亮点。
另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眼光瞄准了经济作物机械。如2017年农机人两次聚集山东章丘,共同商讨葱姜蒜全程机械化问题,足以说明其重要性。同时,经过多年研发,花生收获机迎来了属于它的春天,巨明集团也正是凭借花生机的大卖打开了属于自己的另一扇“窗”。说到经济作物机械,甘蔗收获机力拔头筹。早在2017年6月,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联合制定印发《推进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行动方案(2017—2020年)》,打造重要农产品糖料蔗生产保护区,统筹推进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加快发展。同年9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在甘蔗生产机械化推进工作第三次专题会议上指出,目前甘蔗生产机械化工作已经从政策体系建立健全阶段,进入到贯彻落实和攻坚阶段。12月11日,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司长李伟国在2017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国际研讨会上指出,我国的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正在由起步阶段迈向加速发展阶段。恰逢其时,2017中国甘蔗机械化博览会的火爆场面折射出巨大的市场需求亟待释放,契合了政府推动甘蔗生产机械化的行动,也迎合了企业经过几年研发和市场验证而愈加成熟机具的市场化之路。
在农机行业中另一个重要风向标就是购机补贴政策。2017年农机购置补贴最大的变化在于植保无人机被纳入购机补贴范围,这从侧面反映了植保无人机在2017年迎来爆发式的增长,也为市场指明了植保机械发展新思路,对于植保无人机行业规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另外,农机补贴政策持续向“缩范围、降定额、促敞开”方向推进,缩减补贴范围,政策导向将向深松整地、秸秆还田以及薄弱环节机械推行敞开补贴。这正与农业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介发布秸秆农用十大模式的通知》相呼应,十大地区的秸秆利用范本为我国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了经验,指明了方向,2018年我国秸秆产业有望转型升级,畜牧业相关机械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经历了2016的动荡,2017年的艰难之后,掌舵者们或许会顺应市场发展选择坚守“老本行”,或寻求差异化发展,又或将寻求新的农机视点,但无论怎样,都应沉下心在产品研发、团队管理等方面下苦工,在变革的市场中寻求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相信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辅助下,属于农机行业触底反弹的日子即将到来。(原标题:2017农机市场稳中求变)
(来源:农机化导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