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每七部手机,就有一部来自郑州;中欧班列(郑州)每周八去八回,是国内唯一实现满载去回的班列;郑州内陆“快捷口岸”集装箱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控制在10小时以内,通关环节收费减少5%,通关效率位居全国前列……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乘着“一带一路”的春风,创新实践“空铁陆海”多式联运,努力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不沿边、不靠海的河南,正走向对外开放的前沿。
积极推进“空中丝绸之路”建设
郑州机场西货站,一箱箱高级时尚服饰正“整装待发”,准备搭乘卢森堡货航飞赴欧洲。郑州丽服仓储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牟益民透露,“新鲜出炉的冬款服饰将第一时间运往总部西班牙,总部再根据全球销售门店的款式要求,同一时间运往世界各地,抢占市场。”
与此同时,从西班牙运来的同品牌冬款服饰已全部清关,分拣完成后,1/4留在郑州门店,剩下的运往全国各地。牟益民告诉说,以往这个牌子的集散分拨地都在“北上广”,去年第一次选择郑州,也是首次向内地口岸转移,预计全年将实现空运进出口1万吨以上,成为仅次于上海、与北京规模相当的分拨中心。
以郑州为亚太物流中心、以卢森堡为欧美物流中心,覆盖全球货运航空网络的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正成为中原腹地走向开放前沿的先锋。卢森堡货航在郑州机场的定期航班由最初的每周2班加密至每周16班,旺季时还曾加密至每周23班,通航点也由1个增加到14个,洲际航线由1条拓展至3条,集疏范围覆盖国内绝大多数城市和地区。
2017年,郑州机场客货运规模首次在中部机场位居“双第一”,跻身全球机场50强,5年来货邮吞吐量年均增速30%以上,是全行业平均增速的6倍。
中欧班列持续带动经济新发展
玫瑰花苗、汽车配件、精密仪器、工程机械……去年12月25日,载有90个标准集装箱的中欧班列(郑州)从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驶出,前往德国汉堡。这是中欧班列(郑州)2013年首趟开行以来的第1000班列车,满载率109.8%。
空中有“丝绸之路”,陆上有中欧班列,遥相呼应,齐头并进。从开行之初的每月去程一班到如今每周八去八回,时速从每小时80公里到如今120公里,集货半径从500公里到现在1500公里……全程10245公里的中欧班列(郑州)已成为欧洲企业家眼中的“黄金班列”,国内服务企业300余家,合作伙伴1700余家,其中境外合作伙伴780家。
为了有效确保中欧班列高效、顺畅的运行,河南省出台一系列措施,积极打造内陆集装箱进出口“快捷口岸”,集装箱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通关环节收费减少5%,。
“我们每天都会接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以往接到订单后忙的喝水的时间都没有,现在只要打开‘郑州陆港订舱综合服务平台’网站或者手机客户端,舱位、价格、物流等信息一目了然,再也不用来回折腾了,便捷省心。”河南红星矿山机器有限公司对外贸易负责人刘震感慨地说道。
“从调拨、清关和分装,一共只用不到10个小时,货物在很短时间就可以发往世界各地,其他通关口岸很难实现”在刘震看来,像‘红星’这样的民族品牌能够享誉世界离不开国内各项利好政策的支持,郑州海关和检验检疫等部门提供24小时绿色清关服务,随到随检随放,坚持人等货,不让货等人,充分释放了企业发展的动能。
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新常态
智利车厘子、皇家葡萄酒、欧洲乳制品……进口美食依托“丝绸之路”,正以越来越实惠的价格,从欧洲市场走进河南寻常百姓家。
从“上一张网、办所有事”到“平台之外无审批”,从企业注册“一窗受理、一表申请、一网归集”到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河南围绕“互联网+”政务服务,连续推出重磅改革,营造更加宽松便捷、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大力完善贸易便利化服务,有效降低制度性成本,企业纷纷点赞。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我们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努力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管委会副主任朱召龙表示。
目前,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吸引国内外备案企业1300家,辐射全球77个国家和地区,拉动投资近200亿元。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集聚富士康、中兴等192家智能终端生产企业,30万名产业工人,2016年生产智能手机2.58亿部,约占全球产量的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