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长沙经开区企业山河智能生产车间内,一派热火朝天景象。山河智能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国内外订单多,正月初三,车间已开始赶订单、忙生产。
节前,山河智能总经理夏志宏在年度经营工作会议上激动地宣布:2017年山河智能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双翻番的佳绩。
取得骄人业绩的不仅有山河智能。日前,三一重工发布上年赢利预告,净利润预增9倍;中联重科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3亿至14亿元,大幅扭亏为盈。
2017年的工程机械市场,按股市说法,是个“牛市”。这一年,长沙工程机械产业谷底反弹、复苏回暖,全年保持正增长。
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在挺过上一轮的低迷期时,一场深刻的变革正悄然进行。
行业的洗牌、消费的升级、市场格局的更替,刺激着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向智能制造迈进,在生产、产品和服务多个环节转型升级,智能制造成为长沙工程机械企业未来升级发展的共识。
“智造”帮助企业走过低谷
春江水暖鸭先知。2012年,工程机械市场行情急转直下,行业的低迷,最先传导到企业。即使强如三一重工也未能幸免,净利润断崖式下跌。面对市场变局,三一重工迎难而上,进行转型升级。
最直观的变化,是现代化车间多了、自动化生产线多了,智能化设备多了。
24日,笔者走进三一重工18号车间,这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智能化工厂,喷泉、棕榈树相间分布,俨然一个花园。
一台泵车上的一个黑匣子引起记者的注意。三一重工总裁办主任陈静介绍,这是自主研制的ECC物联网黑匣子,是泵车的“心脏”,可以收集、存储泵车作业时的数据信息。笔者看到,泵车的配件通过自动化生产线,能自动运行到每一个生产工位,装配线只有少量员工,效率非常高。
陈静透露,18号车间的8条生产线,可以做到1小时下线一台泵车,几分钟下线一台挖掘机,传统的起重机、挖掘机、消防车、泵车等69种产品都实现了柔性生产。
制造方式的改变,带来的是产品品质的提升,三一重工在从去年开始复苏的市场里,再次呼风唤雨:2017年三一重工挖掘机销量近3万台,国内市场份额达到了20.9%,且超过2011年历史顶峰销量,已连续7年稳坐行业“头把交椅”。
当年,位于长沙高新区的中联重科也嗅出了市场的异常,于2012年自主开发了MES(制造执行)系统,通过与条码应用、Andon系统、看板的集成,把人员、设备、物料等制造要素整合到生产管理平台之上。
中联重科湖南CIFA公司首台本地化生产的CSS3-Z1混凝土湿喷机发车,开往重点工程隧道工地
在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公司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办公桌上,笔者看到一块显示屏十分惹眼。在这里,不仅可以直接看到工厂运行的实况视频,也可以查看车间每一个流程,制造执行系统(MES)还会自动提示生产现场遇到的问题。
有关负责人透露,2012年MES运行后,一个班次最多可以生产25台泵车,产能翻番。“员工数量基本没有增加,只要5个工段长即可管理500多个工人。”
市场行情瞬息万变,中联重科通过提高智能制造水平,不仅有效提升了生产制造的自动化程度和精益化程度,缩短了产品的交付周期,也为产品定制化打通了渠道。
日前,笔者在中联重科麓谷工业园看到,此前的展示坪上挖机、吊车密集排列的场景已不复见。工作人员介绍,库存设备去年上半年就已售罄。
智能产品助企业闯世界
2月6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湖南在制造业领域诞生的全国首台套产品数量名列全国第一。
报道提及的“黑科技”,国产首台常压换刀超大直径盾构机和国内首台柴、电双动力作业混凝土湿喷机均产自长沙。
铁建重工是上述盾构机的研制单位。它自主研制的盾构机等智能产品以高品质、高性能、高性价比优势,多次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空白。
日前,笔者在铁建重工长沙第二产业园见到了企业最新研制的全球首台煤矿护盾式快速掘锚装备。最前端是一个个滚筒钻机,外露着齿状耙钉,后端是一个个可伸缩的平台。
刘金书是这台“挖煤神器”的技术负责人。她表示,世界上的煤矿开采设备,“掘”和“锚”普遍是分开的,二者“互不兼容”,只能你干完了,我再上。
刘金书说,掘锚机不仅可以实现掘锚同步施工,而且仅需一人在控制室操作主机,12人操作锚杆机,可以顶3个200多人的班次,掘进效率约为国外同类产品的两倍,价格还便宜不少。
无独有偶。2014年开始,中联重科精心打造“产品4.0工程”,以“模块化平台+智能化产品”为核心,着力打造新一代产品。56米高精高效泵车就是其中的“典范之作”。在去年的建军90周年阅兵仪式上,中联重科56米高精高效泵车就充当了一回央视直播的“特效大摇臂”。
山河智能是一家倡导“先导式创新”的企业,在提出“一点三线”战略,即聚焦装备制造,工程装备、特种装备、航空装备三翼齐飞后,去年迎来“业绩+战略”双拐点。
在山河智能,笔者见到了曾在建军90周年阅兵仪式上大放光彩的装甲工程车,一身迷彩引人注目。山河智能总经理夏志宏透露,这台装甲工程车能推土清障、开挖壕沟、高速行进、装甲防护,还配备了螺旋桨,能下水航行。
智能服务增业绩
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产品质量不相上下时,优质的服务是消费者购买的动因之一。
早在2009年,三一重工就提出建设数字化工厂,对所有出厂设备都安装了智能终端,同时为售后服务车辆和服务工程师也配备智能终端或智能手机,将设备和服务资源“连接”了起来。
笔者在三一重工远程控制中心看到,墙壁上安装着数十个显示器,随意点开一个,都可看到一台三一设备的开机率、开机小时、运行状况等数据信息。
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介绍,通过智能调度后,客户的设备发生故障时,公司就可以就近调遣工程师、配送配件,不但提高了服务质量,减少了客户停机损失,还极大地节省了服务成本,更节能环保。
中联重科也借助互联网,建立了强大的物联网云平台ZoomCloud,开启云端服务,可以对每一台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检测。据了解,为让客户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设备,中联重科把数据和能力开放给客户,为客户提供一系列重量级管理平台和轻量级的APP工具。
通过物联网平台的相关数据,企业也可及时了解下游客户开工率、开工小时数等设备运行情况,进而对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客户经营情况及市场未来走势进行分析和预判。“现在后服务市场占比大概在20%左右,未来这个比重会逐步提高,因为随着设备保有量的稳定提升,后续服务市场也会越来越大。”中联重科董事会秘书申柯表示。
服务的提升,价值显而易见。三一重工国际总部总监周万春表示,去年三一海外营收达到25亿美元。根据规划,三一集团将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海外100亿美元的营收,把三一打造成为行业数一数二的世界级企业。
2017年,长沙发布《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鼓励智能工程机械“走出去”。预计到2020年,全市工程机械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随着工程机械企业智造水平的提升和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这一目标已不再遥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