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日前在“2018年对外承包工程市场及业务形势研讨会”上指出,当前,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正处于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期,“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沿线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但各类风险隐患、行业同质化竞争等挑战亦不容忽视。
“一带一路”倡议顺应刚性需求
“我们坚信对外承包工程行业正处于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期,这是基于以下三个因素做出的判断。”房秋晨表示。
一是,国际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始终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中国家弥补基建缺口、发达国家基础设施更新的刚性需求使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电力网络和清洁能源,水利建设、房屋建筑、市政等民生工程建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各国建设的重点。
二是,“一带一路”倡议将推动沿线国家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最终将不断转化为具体的合作项目。“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经贸合作将进一步增强,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将实现更大的业务发展。
房秋晨介绍,对外承包工程业务2017年加速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集中。行业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新签合同额1443亿美元,占同期新签合同额的54.4%,完成营业额855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0.7%,主要合作领域涉及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能源、产业园区等。
三是,政府改革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管理制度,采用备案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督,强调行业自律;改革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政策,减轻税务负担;对外推动自贸区和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等,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对此,商务部合作司商务参赞韩勇日前在第九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新闻发布会上也着重提到,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商务部积极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的指示,先后取消了承包工程、资格审批和项目投议标许可,建立备案+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实实在在地做到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
强化自身 应对挑战
“在看到行业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房秋晨认为,外部竞争不断加剧,安全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等各类风险仍然突出;国际市场对于承包商国际资源整合和综合集成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行业企业同质化竞争问题依然突出,经营管理等综合竞争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对此,房秋晨提出行业下一步发展建议:
一是,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应从战略上高度重视海外业务,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实现差异化发展,避免低层次、同质化的竞争。
二是,积极探索“投建营一体化”等新业务模式,尽快实现业务转型升级。探讨开展BOT/PPP等投建营一体化模式业务,加强大型综合类项目的策划运作。
三是,注重采用新技术提升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利用新技术改进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流程,提高基础设施运营效率。
四是,注重合规和诚信经营,适应各国监管机构及国际机构对企业合规经营的新要求和加大执法力度的新形势,防范相应风险。
对于“新技术提升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房秋晨在九届国际基建论坛发布会上再次谈到,将于6月7日召开的高峰论坛以“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为主题,将研讨如何通过创新驱动、技术变革、模式转变等培育基础设施发展和国际合作的新动能。他说,这将有助于引领中国企业在全球国际基建市场获得新的优势,促进国际基础设施发展和互联互通。
韩勇同时谈到,为促进对外承包工程业务转型升级,商务部 国资委印发了《关于推动中央企业大力开展境外建设项目“建营一体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企业以EPC+F、PPP、BOT、BOOT等多种形式深度参与国际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促进企业从承包商向投资商、运营商、服务商等多种角色转换,推进对外承包工程的高质量发展。(本文来自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