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据了解,北京市因新建、旧房屋拆迁、新房子装修等建筑工程每天建筑垃圾高达1500多吨以上,靠传统的露天堆放,不仅不能彻底的解决建筑垃圾污染问题,反而会加剧污染自然生态环境。如今在这个发达的现代化社会,北京通州区找到了新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一、建筑垃圾绿色回收,领导现场观摩指导
8月12日,一场大雨驱走了一些夏日的炎热,就在这天北京通州区在郑州中意“量身定制”的ypc系列的新型建筑垃圾专用移动破碎站成功投产,日吞200-500吨的设备即将走向正规化生产模式。
昨日,传来捷报,当地相关领导莅临现场观摩建筑垃圾就地消纳转化的整个过程,并给予了高度认可,并鼓励继续发展资源再生的精神,并将该项目作为提高本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行业的典范单位,从而实现建筑垃圾处理无害化、资源化、规模化、为修复首都城市环境做出应有的一份力量。
二、利用建筑垃圾为绿化“塑形”
除了能吃,建筑垃圾还有“塑形”功效,选择适宜的公园绿地建设项目,扩大建筑垃圾利用规模。在保证设施安全的前提下,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高架路两侧规模化利用建筑垃圾塑造地形实施绿化,实现建筑垃圾处理与生态廊道绿化相结合。因地制宜选择就地封场绿化、工程回填、堆山造景、就地资源化处置等治理方式,制订治理计划,明确责任主体,加快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速度。届时,号召更多投资者参与,设备咨询电话:1313-770-63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