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锚索作为土体中的建筑构件的技术,开启了宝峨特殊地下工程有限公司的新市场。这种革命性的发明始于1958年的一次现场的迫切需求。在1958年春天,位于慕尼黑的巴伐利亚广播电台提出了当时“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难题。为避免外部噪音,广播电台的工作室需要建在地下,为此需要开挖一个65x 70 米的深度12米的基坑,这在当时技术条件下,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为支护住无内支撑的墙,客户期望在毗邻的地方使用长锚定墙。然而,由于建筑物附近没有足够的场地,因此宝峨提议在可用的空间里开挖竖井,然后在基坑和竖井之间安装像竖琴形状的锚索。宝峨也因此方案赢得了施工合同。在另外一家公司使用新贝诺托法施工基坑排桩墙的同时,基坑周边的竖井工作也已完成。接下来,宝峨开始进行水平钻进,所有的锚索必须钻到竖井内,然后加以固定。但是,在慕尼黑的地质条件实现这一方案非常困难,钻孔没有办法钻进到竖井内。面对难题,宝峨的工程师想到,如果能把用于钻孔的套管留在土体中,也应该能锚固住支护墙,有了这个创造性的想法,宝峨的工程师立即开始了测试。
上图为宝峨的锚索技术应用于了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的四面坡屋顶
对于接下来的两个钻孔,技术人员使用了内部带有螺纹的、可以对锚索进行预紧的锚索尖端装置。锚索被安放至锚索孔内并通过螺纹连到了锚索尖端装置上。一台很老的、十年都没有用过的注浆泵被重新启用,在拔出套管时,对锚索的最后5米进行压力注浆。5天后,对锚索的强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是锚固力完全可以满足需求。
上图为宝峨锚索技术在各种工程中的应用
在1958年10月31日,宝峨向德国专利局申请了专利,并于1964年11月正式颁发(专利号:1104905,见上图)。在巴伐利亚广播电台的基坑开挖完成之后,宝峨得到了另一个位于苏黎世的使用锚固方法的基坑合同。此后,该工法正式开始推广:在1959年,应用于位于科隆的西德无线电公司的新工作室大楼的背拉锚索基坑,在这里第一次使用了双层锚索的锚固系统。此外,在斯图加特还有新的永久性锚索的需求,同时还接到了一些来自国外的咨询。总部位于巴黎的Soletanche公司第一个拿到了专利的使用许可,并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楼的基坑中第一次使用了宝峨发明的锚索施工方法。英格兰、瑞典、西班牙、日本和美国紧随其后,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宝峨的锚索工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没有任何内支撑的基坑也成为了新的建筑方法的象征。
上图为1969年生产的宝峨UBW 01型锚杆钻机,也是宝峨生产的第一台钻机。
1997年,专业生产各种小型基础工程钻机的德国克莱姆(KLEMMBOHRTECHNIK GmbH)公司加入宝峨集团,其产品适用于锚杆和锚索、微型桩、高压旋喷、灌浆、水井、地质灾害治理、地源地热钻井、隧道管棚、隧道注浆、隧道救援钻孔等各种工程施工。以下为宝峨-克莱姆公司生产的部分产品。
上图为在国内拥有众多用户的宝峨-克莱姆KR 805-2钻机和KR 909-1钻机
上图为宝峨-克莱姆公司生产的最新型号的KR 807-7GP钻机,功率大245千瓦,机重26.5吨,带有自动上杆装置。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