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因防控措施的完善,疫情也逐渐趋于稳定,但也有不少企业已撑不住压力,不得不开工,人员将再次开启流动模式。就在这战疫的关键时刻,成都市住建部出台的一则疫情防控条例,犹如晴天霹雳。
1人以上疫情确诊的,视为重大安全事故!
到目前为止,这则通知被认为是史上最严苛的复工政策。
怎么个严苛程度?
近日,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了《关于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纳入住建领域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管理的通知》:
实现信用评价管理
住建领域从业单位未落实主体责任,违反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住建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并依照违反安全生产作业规程的相关信用评价标准实施信用扣分。
(一)未按规定对所属人员开展全面排查的;
(二)谎报、瞒报、故意错报疫情防控信息的;
(三)未达到复工复产标准擅自开工的;
(四)复工复产后未按规定开展日常疫情防控的;
(五)发现疫情后未按规定进行应急处置或处置不合格便擅自复工的。
1人以上疫情确诊,为重大安全事故
住建领域从业单位未落实主体责任,违反疫情防控相关规定,造成疫情传播的严重后果,由住建主管部门参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实施信用扣分:
造成1人以下疫情确诊, 3人以下被隔离的,视为一般安全事故;
造成1人以下疫情确诊, 3~10人被隔离的,视为较大安全事故;
造成1人以上疫情确诊的,视为重大安全事故(相当于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
造成3人以上疫情确诊的,依法依规予以一定期限市场禁入。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政策一出,建筑业一片哗然。来看很多网友留言:
当然,我们知道相关部门的初衷是好的,毕竟现在是关键时期,想要大家注意做好防护措施,坚决打赢防疫战。
只是,采用这样激进的方式,是否有点欠妥当呢?因为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想要达到住建局的复工条件,至少需要面临以下几个重难点:
难点1:防护物资不好筹集
一方面疫情导致经济压力巨大,相关部门催促大家抓紧开工,通过基建来刺激经济。而另一方面施工单位却又非常的尴尬和为难,难的是防护物资紧缺,防护不到位又无法实现安全复工。
现在正是战疫的关键阶段,可以说所有的防护物资都在往几个重灾区调集。因此现在不要说工程复工所需要的防护物资(酒精消毒液、口罩、体温枪等)不好筹集,就连个人出门防护必备的口罩都成问题。且该病毒潜伏期如此之长,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被感染的,如何完全确保不感染别人?
其次,工地上工人都是干的体力活,而且口罩更换的频率又高,外加所有场地均需要多次消毒,这就使得本身就紧缺的物资更加缺也更加的重要。到时候复工了,如果后续的防护物资跟不上,你是停工还是怎么办?
难点2:开工材料难调拨
根据条例规定,必须生产物资全才能具备复工的条件。然而由于此次疫情的全面影响,上至政府,下至各个企业,甚至村委会、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都在采取各种管控措施,造成几乎所有的道路封闭,大部分企业停产(除了一些疫情必须物资的生产企业),因此开工前的材料及设备的调拨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困难。
难点3:人员不好调配
由于此次疫情的严重影响,原劳务分包企业可能无法再向工地提供足够数量的劳务人员,或无法按照建筑企业要求的时间提供相应的劳务人员,尤其是原劳务分包企业的劳务人员主要来源于湖北等严重疫区的劳务分包企业。而我们都知道,项目临时更换劳务人员是比较麻烦是最棘手的。
打心眼里,施工单位自己也不希望工人被感染啊,对不对?但是这个病毒看不见摸不着,1人以上确诊,就按照重大安全事故去处置,说实话国家、政府能调动如此多资源,都很难控制,而现在要求一个企业、一个工程项目做到,是不是有点太严苛了?住建系统下达给建筑企业的防控举措是否得当?这种举措是否对得起奋战在疫线的建筑企业等将士?
工程机械人、建筑企业已经冲锋在疫线,如今复工在即,请善待他们吧...
(素材来源:基建通 作者:川,由慧聪工程机械网整理报道)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