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中国铁建投资集团为首的联合体斩获142亿的重庆市江洲湾项目,详见《强强联合显威力!中国铁建携15家二级公司斩获重庆210亿大单(含地铁24号线)》。
这个项目有点特殊,特殊在哪?看下面招标公告的截图:
图片©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网
在上面截图中给大家标红框线部分,大家可以看到,这是一个ABO模式的项目。当然这不是首例,早在2020年10月份,也是以中国铁建投资集团为首的联合体,在河北保定也斩获了237亿ABO模式的超级大单。见中国铁建的公告截图:
看到这,也许有部分粉丝猜到了,为什么小编要把这两个项目单独拿出来详细解读。那就是因为它们都是ABO模式的。
1.什么是ABO模式?
ABO:授权(Authorize)-建设(Build)-运营(Operate)模式,首创于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代表北京市政府与京投公司签署的《北京市轨道交通授权经营协议》中,即北京市政府授权京投公司履行北京市轨道交通业主职责,京投公司按照授权负责整合各类市场主体资源,提供北京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等整体服务。政府履行规则制定、绩效考核等职责,同时支付京投公司授权经营服务费,以满足其提供全产业链服务的资金需求。京投公司也因此成为北京轨道线网发展过程中的统一“业主”。
按照协议约定,北京市政府每年向京投公司拨付295亿元的授权经营服务费,用于双网的项目建设、更新改造和运营亏损补贴等,同时京投公司充分发挥自身的投融资职能,筹集其余建设资金,保障项目用款。这里所谓的授权经营,就是法定意义上的政企、政事分开。市政府不再是公共产品的直接“提供者”,变成了市场化主体的“监管者”和“规则制定者”。京投也从最初单一的投融资平台,一跃变成了市场资源的“整合者”并提供公共服务。
2.ABO产生的原因
ABO的产生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可以认为是基础设施由政府方垄断的传统投融资体制向市场机制转变的阶段性产物。ABO的出现有其必然性,是传统公共服务投融资体制向市场机制转变过程中的产物。它旨在打造专业领域的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各类市场资源,本身并不排斥市场机制和PPP模式。但是,ABO的使用有严苛条件,它对于政府把控能力的要求要远远高于PPP模式,而且授权经营主体要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服务能力。
当然,ABO模式笼统来讲,可以归结为特许经营但不一定是ppp,如果要用简单的一句话/一个案例来描述,那就是被授权单位可以像北京地铁四号线那样做ppp,也可以自行投资、建设和经营,政府只要求最后的效果而不局限于具体模式。
通过这个定义就能看到,PPP模式是我们将这个业主的权利授予给了通过招标来的社会资本方;而ABO模式是将这个权利授权给指定的一家国有企业,所以ABO目前是一种新生的事物。如果要用一个比喻:PPP模式对政府来说,相当于是召女婿;ABO模式对政府来说,相当于是给亲儿子一笔新的资产,所以它俩不一样。从融资平台的角度来看,它仍旧是原来融资平台模式的一种新型的发展和延伸,它仍旧可以归为公建公营的模式,而PPP是公建私营或者私建私营的模式。
3.中国铁建的硬实力
回归到具体项目,上面的重庆市江洲湾项目不管是对重庆还是对中国铁建都意义重大。该项目是重庆2021年首个超百亿ABO大项目,由中国铁建投资集团牵头中标,此项目的中标,足见中国铁建的硬实力。联系上面的那个关于ABO的比喻,也可见中国铁建在重庆的影响力。该项目的中标,不仅填补了中铁建在重庆片区开发的空白,也吹响了其主动出击西南区域新基建、片区开发等新市场的进攻号角。
上面说了北京的ABO模式,而此次中国铁建所中标的(重庆、河北)两个ABO模式项目和北京的是有区别的。区别在于:北京的ABO模式政府并未通过招标等竞争性方式确定被授权方,而是直接确定授权方为京投公司,所以当时该模式的公平性/竞争性也遭到了非议。而中国铁建(重庆、河北)这两个项目是通过公开竞标而得,足见其综合实力。
实际上,中国铁建能够拿下这两个项目,也得益于其在ABO模式兴起之时就开始探索、苦练内功。且其目标就是要成为“本行业中有深厚的积淀,有较高的专业化服务能力,能够成为市场资源整合者的领头羊企业。这两个项目的落地,也是对其艰苦付出最好的回报。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类比到京投公司,在ABO模式中,中国铁建也从最初单一的投融资平台,一跃变成了市场资源的“整合者”并提供公共服务。这不仅是业务模式的转变,更是市场资源整合能力跨越式提升的展现。通过这些项目的经验积累,也势必会实现中国铁建在市场开拓中竞争力火箭般的上升,同时也将更加巩固中国铁建央企领导者的地位。
祝中国铁建越来越好!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