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作为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首次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建议,引起业内广泛关注。今天,我们邀请到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共话中国工业互联网。
主持人: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摆在重要位置。制造强国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立国之本。请问徐院长,您认为工业互联网应从哪几方面为中国智造做好有力支撑?
徐晓兰: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对此全球各国已经达成共识,制造业也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战略布局之一。我国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重视,是对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重要基石这一论断的高度认可。
基于这样的背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是势在必行,不做不行,而且还面临着紧迫性和机遇期。我们说制造业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实际上要有具体实施的路径和方式,工业互联网恰恰就是实现制造业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的重要保障和支撑。
目前,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的国家。但隔行如隔山,有的行业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和两化融合基础,所以在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方面收效显著,这样的行业在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带动性、引领性和示范性都很明显。但也有的行业还属于补短板阶段,在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过程中,要针对行业特点分步实施。我们认为,制造业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最重要的方面是通过工业互联网的有效基础设施建设,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生产提供整套解决方案。
针对每个行业的个性化问题,我们又通过定制化的方式给予各种各样的支撑,所以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解决的既有技术问题,又有行业应用、基础问题,也有标准问题,或许还有生态问题。通过工业互联网高水平应用,让制造业体系真正实现迈向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最终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请问周总,作为国内较早关注工业互联网的代表,今年您在建议中提到中国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请问您如何理解中国特色工业互联网?为什么说建设中国特色工业互联网势在必行?
周云杰:这次两会我带来了四个建议,分别是《关于建设中国特色工业互联网体系,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加快建设胶、辽半岛经济带的建议》《关于让老年群体享受到数字化智慧化便利的建议》和《关于进一步拓宽国产医疗器械应用场景的建议》。
我觉得,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应是具有用户参与的全流程的工业互联网体系。说得通俗一点,工业互联网体系打通了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仅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还要有标准的话语权,特别是在世界标准的话语权。我觉得这是中国工业互联网最大的特色,只有这样中国工业互联网体系才能从安全、网络、平台各个层面,为实体经济更好地赋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发布后,为业内发展带来重大利好,从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角度,将做出哪些方面的努力,助力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壮大?
徐晓兰:当前,中国工业互联网体系在落地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如何让用户企业放心用云、工业设备互联互通、如何发挥工业数据的最大价值等薄弱环节。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基于我国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成立,首先,未来三年将从体系方面进一步完善和提炼,例如我们正在推动工业互联网体系3.0研究,希望通过体系框架,更加有效地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第二,从行业应用角度。因为工业互联网是高水平应用,将开放到许多工业场景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存在很多工业短板,未来将围绕工业互联网的智能传感终端、工业操作系统和工业软件打造新业态和新模式。
第三,挖掘工业数据价值。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承接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的工作,将通过发挥数据的价值,为政府提供工业经济运行预测、产业链安全可控运行监测以及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等。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对我国而言是战略资源,工业大数据已被世界各个国家高度关注,我国工业门类最为齐全,工业数据也非常丰富。基于这样的基础,我们要解决工业数据汇聚难的问题,由此挖掘数据价值。
第四,从生态体系方面。在工业互联时代,一定是大的生态体系协同推进。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协同最重要的是要有可推广可复制的生态体系,同时也能让企业享受到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低成本应用。如果每家企业都是垂直应用并形成数据的孤岛、行业应用的孤岛,未来不可复制也是很大的问题。所以,未来三年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将生态体系作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引导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引导更多企业敢于使用工业互联网、拥抱数字化转型,而且企业仅需要投入低廉的成本就能享受到更好的服务,让他们亲身感受到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提质增效的实际效果,享受到工业互联网为他们真正带来的红利,这样才会有更多企业一起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第五,人才培养。针对工业互联网是IT和OT深度融合,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也将进一步推动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主持人:请周总结合海尔集团多年来自身的实践和经验,谈谈应该如何建设中国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
周云杰:建设中国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我觉得要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从宏观来讲,从网络、平台、安全三个方面应该有中国特色的整体布局。网络方面,应该建立确定性的骨干网络、稳定性的企业内网等;平台方面,我国已经推出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鼓励更多企业做垂直领域平台;在安全方面,我国下了很多工夫,各个平台企业也做了很多准备,保证工业数据的安全,我认为这是从宏观层面甚至从法律层面要做的保障。
从微观层面来讲,首先是要做大生态。工业互联网是一个很大的体系,不是一个企业能够做到包罗万象的,一定要变成“热带雨林”的生态,让更多有能力的资源方共同建设平台,使平台具有吸引力,让使用平台的企业拥有获得感。
其次是要垂直的做透行业。工业互联网千人千面、千企千面,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特点,我建议是一定要由链主和平台企业一起把垂直行业做深做透,做出竞争力,带动整个产业链形成整个工业互联网的升级,才会产生效力。
第三是更多的开放,形成一个开源系统,平台和平台之间也可以互联互通,形成中国的各平台之间竞争力,让平台和平台之间产生互通,上平台的企业产生互通,这样会产生协同效应,实现质的飞跃。
主持人:“十四五”时期,将是工业互联网立足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内生动力,发挥5G、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作用,实现并跑领跑的关键阶段。有请徐院长和周总分别谈谈应该如何做好产学研联动,从而有助于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走深向实,加速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徐晓兰:前边我们谈了工业互联网生态建设,如何发挥各家资源优势补短板。例如如何通过高水平的工业互联网,带动核心技术的短板,同时又带动行业应用、相关标准制定、人才培育以及对开源技术生态的控制权和控制力等。
在不同维度看,如果说高水平的工业互联网是一条线,我们的基础短板、基础工艺、基础元器件、集成电路传感终端、工业软件和操作系统就是很多个点,这就要集中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的各自优势,围绕工业互联网这条线,提出三年内制约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核心技术到底是什么,我们会编写相关指南,指导或者引导相关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共同攻克短板。
同时,我们在推动行业应用的过程中,也会带动产学研用一起研究行业解决方案,使之真正能够实现可复制、可推广、低成本、高效率;在打造生态方面,带动产学研用的资源形成合力。
如果说以前我们的产学研用体系是一个横向切面的话,现在缺乏的是纵向牵引。我认为,纵向的牵引就是围绕着工业互联网在创新应用过程中,它的核心技术的短板是什么?它在推广和应用过程中的短板是什么?在生态体系过程中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那么围绕一条主线来展开,取得的成效将更加显著。
周云杰:我认为应有三个方面:一是应该有技术的投入作为支撑。高新技术比如说5G、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技术进行融合发展,然后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因为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基建,它离不开技术,比如说5G可以提供一个确定性的、稳定性的网络,使工业互联网产生更多的应用场景,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是应该加强校企合作。因为工业互联网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现在大学专业未必能够满足未来工业互联网的需求,所以校企合作共同探索复合型人才的建设,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无论建平台企业还是用平台企业,应该共同建立一个生态。所以我提出一个观点,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的头部企业、链主企业、上平台企业都应该共创共建,谁创造生活,谁分享收益,也就是说形成一个链主企业牵头建垂直平台,头部企业、资源企业建平台能力,中小企业用平台的局面。形成一个大家争先恐后建平台、用平台的大生态,这样就会形成一个中国工业互联网的热带雨林,我相信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一定是有推动作用的。
徐晓兰:从海尔集团的角度,他们最早认识到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整个生产方式、企业形态带来的冲击和变革,并抓住未来发展的趋势及早布局,因此最早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取得良好的实效。
例如海尔集团首先推动自身电子信息行业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电冰箱、洗衣机等工厂实现了柔性化生产和规模化定制,下一步还能实现个性化定制。从规模化生产迈向定制化生产,本身就是革命性的变革。
海尔集团从离散行业抓住数字化时代的战略机遇期,自身形成核心竞争力,并逐步意识到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给很多行业赋能,并将这些经验形成方案,有效部署到其他行业。对于海尔集团而言,既提升了传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又诞生了新动能,并在数字时代布局了工业互联网的新业态,由此形成新的产能。
来源:新华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