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卡脖子”技术,中国宝武高端取向硅钢用上“自产”氧化镁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21-05-14 16:43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近日,中国宝武联合国内氧化镁制造企业开发的BW-H1氧化镁成功应用于宝钢股份0.23毫米薄规格高等级低温取向硅钢,并且综合指标优于国外最高等级产品,这也标志着中国宝武破解了“卡脖子”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实现了国产氧化镁制备技术的重大突破。

取向硅钢是钢铁产品中制造难度最大的品种,被誉为钢铁产品“皇冠上的明珠”,而能否生产取向硅钢,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钢铁企业制造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从2008年宝钢股份“十年磨一剑”自主研发成功代表世界钢铁业最高工艺技术水平的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并实现产业化,到2019年B18R060极低铁损取向硅钢新品实现全球首发,一直以来,中国宝武始终坚持走自主研发之路,实现从赶超到引领。

氧化镁是取向硅钢涂层中的关键原材料,主要起隔离剂的作用,以防止带钢在高温退火阶段粘连,同时还会与硅钢表面的二氧化硅反应,形成优良的硅酸镁绝缘底层。取向硅钢产品的产业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底层形成技术的突破,其中,氧化镁的作用至关重要,决定着产品质量、成材率和成本竞争优势。而薄规格高等级低温取向硅钢底层形成难度最大,对氧化镁的要求也最高。

截至目前,宝钢股份取向硅钢已覆盖当今世界取向硅钢商业产品的全部系列,实现了取向硅钢研发、制造技术全面引领。但是,宝钢股份薄规格高等级低温取向硅钢所需的氧化镁却长期依赖进口,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关键指标稳定性得不到有效解决。氧化镁也由此成为了宝钢股份薄规格高等级低温取向硅钢生产中的唯一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的难题。

破解“卡脖子”技术,必须靠自己。早在2013年,宝钢股份就开始探索解决氧化镁国产化替代难题,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2017年中国宝武中央研究院硅钢研究所决定联合国内企业跨界自主研发薄规格低温取向硅钢专用氧化镁。2018年,薄规格低温取向硅钢用氧化镁制备技术列为公司级科研项目。2020年,列为公司5项关键核心技术之一,决心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突破制约钢铁制造业核心技术的短板问题。中央研究院专门成立了项目推进组,并由硅钢研究所吉亚明博士担任高端氧化镁研发专项负责人。吉亚明团队一直从事取向硅钢涂层及其原料的研发,持续为一流的宝钢取向硅钢产品表面保驾护航。

在宝钢股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导小组和中央研究院项目推进组的推动下,吉亚明博士带领团队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开创了独特的硅钢氧化镁合成工艺路线,经过8年艰苦攻关,终于在2020年取得了实验室和中试阶段的重大突破,开发的BW-H1实验氧化镁在0.30毫米低温取向硅钢上成功试制,底层质量优于进口氧化镁。近期,经过改进优化的BW-H1氧化镁在0.23毫米高等级低温取向硅钢上实现了批量试制和使用,机组使用性、底层质量和缺陷改判率均优于进口产品。国产高端氧化镁的成功应用,不仅每年可节约成本1500万元左右,也让中国宝武成为世界领先、国内唯一拥有该技术的企业,更为中国宝武高端取向硅钢的原料安全、产品质量、成本竞争等提供了保障。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