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地处中国东北长白山西麓的一处榛子林里传来阵阵机器轰鸣声,一台造型奇特的黄色履带机正在杂草丛中行进。车辙碾过,半米高的杂草迅速变成碎草,平整地铺在地面上。
驾驶和发明这台奇特机器的,是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县安口镇烧锅村党支部书记戴振武。“它是我发明的山地履带割草机,名叫‘果榛牛’——‘果真牛’的谐音。它可是榛子园和果园里的‘铁牛’!”他笑着向记者介绍。
“果榛牛”,拥有出色的坡地性能,1台机器能超越15人同时割草的工作效率。这项乡村土发明问世以来,不仅活跃于长白山区,还“开”进了长江沿岸。
烧锅村的地域属性决定了其林地多、耕地少的生产现实。2010年,烧锅村开始停耕还林。为了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戴振武几经尝试后决定,带着村民种榛子。“种植面积从最初1200亩发展到5670亩,还带动全镇发展了28000多亩榛子园,现在效益非常好。”他说。
但是,随着榛子种植面积的扩大,园区用工难、用工贵等问题也出现了。戴振武意识到,破解这些问题必须依靠机械化,但进口设备售价高,国产设备又无法在山地条件下工作,现实难题逐渐把他“逼”成了能工巧匠。2018年初,他带着村里的“匠才”,开始自行研发适合坡地果园作业的农用机械。
车间里,戴振武从零件堆中拿出一个满带油渍的笔记本,上面绘有“果榛牛”的雏形和各种参数。他抚摸着皱皱巴巴的纸,感慨道:“起初想法很简单,尝试借鉴国外设备和查询网上资料,但是设备运行起来比较复杂,涉及很多专业知识,需要不断地测试改进。”
在那段伴着机械打磨声的研制期,戴振武遇到难题后经常几日不出屋,半夜突然想到方法时马上起床记下来。目睹他的状态,妻子赵红梅说他“魔怔”了。
打开戴振武的快手账号看到,除了置顶视频是女儿唱儿歌,其他100多个视频都记录着“果榛牛”的成长历程……其中,2019年6月15日的视频播放量最高,那一天是“果榛牛”问世的日子。
村里有了“果榛牛”,致富效率“果真牛”。“我们合作社一亩地的割草成本从35元降到了4.5元,走机械化路子省下的钱,就是给大伙多分的钱。”戴振武说。
后来,戴振武继续坚持,带领团队改进设备。完成升级的“果榛牛”,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广泛认可。经过三年的研发改进,“果榛牛”从一台“牛”发展到一群“牛”,目前包含山地履带割草机、履带打药运输一体机、林业种苗联合播种机三种型号,还获得了两项国家级专利。村民眼中的戴书记,不光是致富带头人,更是一位“乡村机械师”。
这位“乡村机械师”的微信中,有一个吉林省大果榛子种植交流群,省内种植大户都在其中,他时常在群里分享研发进展,邀请大家试用。
“果榛牛”也不再局限于烧锅村的榛子林,而是逐渐“开”进乡镇、县里,甚至“开”进长江沿岸、黄海海滩。2020年以来,来自山东、江苏、内蒙古等省份的许多客户都找上了戴振武。
“戴总,我们预付款已付,割草机请尽快发货。”一条来自江苏镇江的微信传来,戴振武欣慰一笑,走进车间继续工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