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行业销售规模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3%,总额超过480亿元,行业龙头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150亿元,接近三分之一。
规模上相比中国挖掘机还是有点儿差距。但是中国建筑起重机胜就胜在不仅规模全球最大,还能主导制造领域的“游戏规则”,拥有国际标准的话语权,甚至是我们企业的制造和安全标准部分已经超过了欧洲标准。
在产业布局上,工程机械几大巨头更是当仁不让。
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智能工厂今年5月份全线投产,年产值规模超过200亿元,每18分钟下线一台塔机。
徐工、大汉科技、三一重工在建筑起重机规模上,虽然远不及中联重科,但增长速度和布局能力同样不可小视。去年徐工又投资了20个亿,年产塔机施工升降机5000台,大汉科技也在2019年投资4亿元建设智能工厂,三一投资10亿元在湖南宁乡规划产能8000台塔机。
总体来说,中国建筑起重机械市场,现在是两极分化非常明显,中联重科一支独大,徐工、大汉科技、浙江建机、广西建机、广州特威、江汉建机、南京高立等等,还有川建、沈建、永茂老牌劲旅,科曼萨、波坦外资品牌,后面加速追赶,接近400家制造商瓜分300亿规模,第二梯队市占率非常分散。
但从趋势上来说,竞争格局逐渐优化,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海外出口增长迅猛,相信这也是柳工选择此刻投资布局的主要原因。
回看中国的塔机发展历程,从蹒跚学步,到自主创新;从技术引进,到中国本土化;从进口替代,到走出国门,一路奋起直追,可谓是历尽了艰辛。
把时间倒回到2009年,几家国内大型建筑起重机械生产企业新基地陆续投产,产能进一步放大。中联重科建起产销规模上到了10个亿,尽管只是现在的二十分之一,但中联建起常德基地投产,解决了产能瓶颈,可以说已经驶上了发展快车道,国内外塔机市场也势必会迎来一场更加激烈的竞争。
时任中联重科建起总经理的黄群女士有一段表述,中国塔机制造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基础元件质量不过关和创新能力不足,还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去学习、赶超。
十几年过去了。中国塔机的规模不可同日而语,塔机的创新也已经从之前的“跟随式创新”升级为“引领式创新”。用喻乐康会长的话说,过去,我们国家有什么装备,工程施工装备就用什么装备;现在,工程需要什么塔机设备,我们就研发什么设备。只要市场有需求,我们就有研发能力。
在产业链条方面,龙头升级,步步升级,龙骨、龙身、龙尾都跟着长进。高质量制造正在成为中国塔机的全新推动力,逐渐释放的拉动效应已经呈现。
对于江汉建机来说,柳工铺就的阶梯,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上游原材料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面对下游基础建设和房地产投资增速不见起色,采购主体租赁公司曾经昂扬向上的势头日渐乏力,而一线龙头构筑的护城河更是难以逾越。
江汉建机能否崛起,不仅要看市场周期的变换,更要看柳工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推着他们从二线配角挤进一线主战场。
关于柳工投资并购江汉建机,关于建筑起重机产业发展,期待您在评论区贡献思想和智慧,共同探讨交流。行业发展离不开媒体声音,您的点赞转发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