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公布。会议首次以“三重压力”描述中国当前的经济现状,充分表达了政策层对短期稳增长的重视。一方面,会议强调逆周期政策要加力稳增长,另一方面部分跨周期的调结构政策将做出相应调整、纠正前期遇到的问题。
会议进一步优化能耗双控考核,其中明年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均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但能耗强度考核或仍纳入),并尽早实现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这意味着新能源制造相关的高耗能建材如硅料等生产约束或有所缓解,并加快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所以,今天聊一聊新能源基建增量领域——新能源设备。
锂电设备:全球产能周期共振,预计2025年需求超千亿元,国内设备公司优势明显,全面看好具备技术、产品和规模优势的一二线龙头。
光伏设备:设备迭代升级推动产业链降本,HJT渗透率快速提升,大尺寸硅片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式,看好设备和大硅片生产环节龙头。
储能:储能是构建新型电网的必备基础,政策利好落地,发电、用户侧推动行业景气度提升,看好电池、逆变器、集成等环节龙头公司。
半导体设备:预计2030年行业需求达1400亿美元,中国大陆占比提高但国产化率仍低,看好平台型公司和国产替代有望快速突破的环节。
自动化:下游应用领域广泛的工业耗材,市场规模在400亿左右,预计2026年达557亿元,看好受益于集中度提高和进口替代的行业龙头。
氢能源:绿氢符合碳中和要求,光伏和风电快速发展为光伏制氢和风电制氢奠定基础,看好具备绿氢产业链一体化优势的龙头公司。
工程机械: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基建回暖,行业格局触底,中长期增长空间大,看好具备产品、规模和成本优势的整机和零部件公司。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