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商最初抱怨中游批发商供货不及时,后来又抱怨批发商发货过多,让他们出现库存积压,所以停止订货。
批发商一方面怪罪下游零售商,先是抽风式地拼命增加订单,后来又取消订单,最后干脆不订货,搞得自己无所适从,十分被动。另一方面他们也抱怨上游制造商供应不及时,让自己失去很多销售机会,总算供上货了,又送来太多的货,不要还不行。
制造商就更生气啦!中游批发商的所作所为,让他们以为客户需求正在暴涨,为此还投资了新的生产线,可需求又突然消失了,导致所有投资打了水漂。
其实客户需求变化只是因为一场音乐会,从第2周到第9周啤酒需求发生了改变,而且之后需求一直稳定在每周8箱,直到音乐会结束又恢复到每周4箱。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信息不对称才是症结所在,让下游、中游和上游的每个角色都以为自己做出了理性判断,都认为市场需求在增长,结果缺少相互协调,导致决策错误。
1961年杰.弗里斯特Jay Forrester首先提出了牛鞭效应,是指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放大的现象,当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级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在形状上很像一根甩起的牛鞭,因此被称为牛鞭效应,著名供应链管理专家Hau L. Lee将其称为“需求变异加速放大原理”。
图1: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
这说明牛鞭效应难以避免,信息越不对称,牛鞭效应就越严重,除非我们实时、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在大多数情况下,做到这一点十分困难,当企业发现市场需求改变时,往往已经太迟了,时间的滞后给库存计划增加了难度,特别是当企业希望避免出现缺货而失去订单、甚至失去客户时,就需要增加一定的安全库存来应对预测的误差。由于担心缺货企业常常采取一些“矫枉过正”的做法,这正是导致库存过剩的主要原因。
啤酒游戏揭示了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些特点,需求的变化会导致订单和库存的震荡,从顾客需求到零售商、从批发商到制造商,需求变化和库存量被逐级放大,而且呈现出明显的滞后特征。由于信息不对称,我们采取的措施往往已经太迟。
汽车和工程机械经销商在配件方面的角色与啤酒零售商类似,配件库存计划与啤酒游戏里的情况也非常相似,由于担心配件缺货引起客户不满,出现缺货时,公司上下都会指责库存计划做得不好,赶紧增加紧急订单以满足客户需求,而且常常是缺一个,补两个,以避免下次再次发生缺货。
然而,从啤酒游戏我们可以看到,“亡羊补牢”地增加订货量常常会造成库存过剩,产品缺货或库存过剩并非某个人的错误决策,而是系统本身引起的,尤其是配件库存计划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单一品类的啤酒,对于那些不常用的慢周转配件,其风险不仅是过剩,甚至还有呆滞和报废的风险,做好库存计划就更难了。
要想有效地限制牛鞭效应,首先必须实现信息共享,从顾客需求、零售商、批发商到制造商,打通需求信息,才可能洞察客户真实需求的变化。
啤酒游戏中,只有零售商手里掌握着顾客的真实需求数据,批发商只能根据零售商的订单来“推测”市场需求的变化,制造商也是如此,他们也只能根据批发商的订单来“预测”市场需求。
但是,零售商和批发商的订单仅仅是库存订单,并非市场的真实需求,与市场需求相比有延时、扭曲和放大。如果零售商或批发商出于担心缺货而增加库存,他们给上游企业传递的信号就是:市场需求正在增大!根据这些信息做出的市场预测偏差很大,甚至可能导致啤酒制造商新增生产线的错误决策。
因此,要控制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零售商必须分享顾客的需求数据,以便让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实现供应链的协同。
第二,做好市场调研非常重要,及时了解客户需求,例如:越早知道音乐会举办的信息,就能越早增加安全库存,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洞察市场的变化,否则只能是盲人摸象,根据订单猜测市场需求,常常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
假设零售商提前了解到,每年春天这里都会举办8周露天音乐会,根据以往的经验,音乐会期间啤酒销量会翻倍,他们就可以提前在音乐会前增加啤酒库存量,甚至可以集中采购32箱情人啤酒(音乐会期间的增量)作为库存补充,不仅不再担心缺货问题,给批发商充足的时间备货,也许还能享受批量折扣,增加销售利润。
第三,按照三箱库存管理模型,啤酒游戏中零售商的订货周期为1周,交货周期为4周,假设需求相对稳定,安全库存为0.5周的需求量,按照每周4箱啤酒的平均需求,周转储备库存为16箱啤酒,安全库存为2箱啤酒,零售商的平均库存应维持在18箱以上,才可能避免出现缺货的情况。
显然,12箱啤酒库存不足以应对需求的变化,特别是当需求增加一倍时,如此低的库存量显然难以保证不出现缺货。除此之外,[b]缩短订货周期和交货期,都可以降低零售商的库存压力,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
7-11便利店的补货周期为1天,任何市场需求的变化都可以在第二天早晨补货时加以调整,这就让便利店对客户的需求十分敏感,随时按照客户需求做出改变,保证了客户满意度。
同时,由于每家便利店的补货周期很短,他们也不需要放过多的库存,理论上只需要存1天的正常需求量,外加一定的安全库存即可满足市场需求,这让便利店节省了大量空间和库存资金,提升了库存周转效率。
受此启发,如果我们将批发商的交货期由4周缩短为1周,零售商啤酒周转库存就可以降低很多,对市场变化的应对速度更快,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相比啤酒游戏的结果,啤酒库存的波动减少很多,而且没有发生过缺货的情况。在音乐会举办期间,零售商的销量和库存量变化曲线如下:
图2:交货期为1周时零售商库存变化情况
上图是不了解音乐会信息情况下的运营结果。如果能够及时了解到市场变化信息(如:举办音乐会消息),就可以提前准备库存,及时增加或减少进货量,库存量还可以进一步降低,缺货风险也会更小。
制造商和供应商通过缩短补货周期,就能降低经销商的库存压力,提升库存周转率,同时增加现货满足率。
库存计划就是用科学的方式来确定需求量,不仅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符合投资政策的经济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