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行业的“危”
工程机械行业的“灰犀牛”已经到来。
以挖机为例,
自2021年7月至今,国内销售量连续下滑,一度下滑到-51.4%。
进入2022年,下滑浮动收窄,但1-2月同比也下降了37.6%。
究其原因:以追求规模,而非利润的市场战略背离了商业规律,导致工程机械行业出现以下问题
1、渠道利润空心化,内卷和躺平现象频发;2、设备残值泡沫化,客户并未享受价值传递的红利;3、租赁/施工价格不举,工厂去产能导致了市场存量过剩引发终端竞争恶化;4、行业主体生存安全成最大问题,明斯基时刻显现。
看来,这一轮的危机在于:“人、财、物”的内外交困。
人这一轮,行业最稀缺的资源——优质代理商不再高歌猛进;继二代们,在父辈们疲惫倦怠和少有尊严的事业轨迹中,难有快感。财增量日渐稀缺,存量举步维艰。行业问题已经进入举刀断水水更流的阶段。代理商寅吃卯粮的现象会越来越普遍。莫说兜里所得,就是账目利润也将伴随着债权风险大爆发清零转负。物设备从采购→运营→处置是“喜忧参半”。采购环节的商务政策是越来越亲民;运营环节则是苦不堪言,PM动态监测的停工令,让机主们防不胜防,比中头彩的概率高多了。找活难,开工难,结账难,退场难,各种难层出不穷;各种三角债和工程骗局让机主们也是频频中招;加之设备残值的价格持续走低,真可谓一进行业深似海,厂商竞相玩速降,忙碌一年全清零。最悲催的是设备出手无人问。
工程机械行业的 “机”越是行业危机,越是容易形成“剪刀差”的机遇期。首先是“商权”,这一轮的出清,一定会给行业内有意扩张区域或增加经营品牌的代理商各种机会。同时,这一轮下行周期,也将迫使部分品牌主机厂调整之前的打法,在代理商意愿和能力范围内相向而行,调整渠道策略。
其次是“债权”,这一次的下行,又是一次生死大考,究其本质是对代理商选择客户质量和债权处置能力的考验。这一轮,凡是第一时间做好司法资源挤兑对冲准备、选择和优秀的法律风控资管的行业品牌团队强强合作的,提前布局二手机处置资源和通道的,都将有可能跑赢大盘,迎接下一个行业反转周期。最后是“团队”。每一次的震荡,都是存量贵族的洗牌。面对满地狼藉,一定有人被问责;新贵登台,也一定要“洗洗”更健康。所以,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到代理商,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都会有新的变动。这些变动背后,都孕育这旧人哭和新人笑。
工程机械行业的赛道足够长、容量足够大,是一个值得长期投入的行业。虽然时不时要上演“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曲目,但终究抵不过行业本身的聚合力,所以留与不留,好与不好,都在于你我自身怎么看,怎么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