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厚板角接坡口由原45°优化为35°,对接坡口由原90°优化为60°——这组看似简单的数据是李超和同事们对旋挖钻机底盘、中间平台工艺持续改善的缩影,可实现降低单台机型30%制作费用。
“这是一个不易的改进,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同事们如此评价。
李超到底是谁?“追根溯源,迎难而上”是周围人对李超的评价。作为山河智能的一名焊接工艺工程师,他和同事陆续攻克了“窄间隙焊接”“旋挖中间平台单双丝切换焊接机器人”“旋挖钻桅铆焊效率提升”“旋挖结构件产线升级”等项目。
近年来,针对钻桅生产线胎架工位、内焊工位、导轨焊工位效率低等瓶颈工序问题,李超“泡”在车间里,从每道工序入手分析,经过不断摸索,采取“胎架工装改造为全液压自动工装”“内焊工位焊接方式升级为焊接机器人”“轨焊增加激光跟踪”等方式,成功解决瓶颈工序,总体用时由440min,优化为260min,提升效率22.1%,节省成本上千元每台。此QC(质量控制)项目代表公司参赛,获得湖南省机械工业协会“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二等奖”。
“快,去找超哥,让他想想办法。”原焊接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可达率低及配件更换昂贵等问题,同事们第一时间就会找上李超。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李超等人的努力下,采用国内首创“单+双丝切换系统”方式的中间平台焊接机器人已安装调试编程,焊接可达率大幅提高。
“有问题,找‘妙手超’。”在车间一线流传开来。“遇到工艺瓶颈首先得认真分析,只有追根溯源,咱们才能迎难而上,工艺技术不挑战难题就会倒退,咱们的产品会失去了竞争优势,精益求精,才会越做越好。”李超微笑说道。
“我就是个普通的工艺人,与机械打了快二十年的交道,看着一件件产品高质量生产出来,就像看到自己种下的种子开了花,结了果。工艺人不会舒舒服服就能掌握技艺成为高手,为了解决工艺难题经常加班也是常事,往往灵感就在百千次试验后闪现的,把简单的事做好不简单,做到极致就更不简单,这就是匠人精神。”李超把自己的工作心得传授给带过的每一位徒弟。
闲暇之余,李超会与同事们一起学习探讨,共同为工艺进步作出贡献,大大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团队是一个“小家”,公司是一个“大家”。“小家”的努力,促进 “大家”更进一步。
李超是山河工匠的一个缩影,更是几千名山河人的缩影。发扬匠人精神,提升工艺技术,造出“棒棒的”畅销产品,是李超的初衷与动力,也是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职业追求。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