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不少在矿区无人驾驶领域布局的自动驾驶企业正强势突围。其中,成立于2016年的踏歌智行,便是其中一员“猛将”。
以下文章转载自上海财联社旗下《科创板日报》
当前,在需求侧招工难、成本高昂等痛点,供给侧5G、车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愈发成熟,政策端智慧矿山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的多重因素推动下,矿区无人驾驶进入发展快车道。
相较于乘用车场景,具有路线简单固定、低速可控、货运为主等特性的矿区场景,无人驾驶更易实现规模复制落地。如今,国内已有包钢集团白云鄂博矿、国电投集团霍林河南矿、鄂尔多斯永顺等矿区落地验证,覆盖煤矿、砂石矿、金属矿等类型。
目前,国内不少在矿区无人驾驶领域布局的自动驾驶企业正强势突围。其中,成立于2016年的踏歌智行,便是其中一员“猛将”。今年3月,踏歌智行在多个核心矿区实现日常生产运行状态下L4级别7天*24小时多编组无安全员作业,这是业内首次无人驾驶矿卡、无人驾驶宽体车的无安全员常态运行,该模式也正在被复制到更多矿区。伴随着“无人驾驶”的持续落地发展,矿区运输迎来了新出路。
国家能源某煤矿矿卡、鄂尔多斯永顺煤矿宽体车去安全员作业(车内摄像头与无人机同步拍摄)
▍瞄准赛道:深耕矿区无人驾驶
在一个工作日的早晨,踏歌智行联合创始人、CSO张彦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就在采访开始前,踏歌智行刚宣布完成亿级C1轮融资,这也是该公司年内实现的第二轮融资。
2017年,作为华为系跨界连续创业者,曾任Nasdaq上市公司高管,拥有15年以上电信、咨询、移动互联网、证券投资行业企业运营经验的张彦毅然决定加入踏歌智行,成为该公司的第5号员工。
彼时,自动驾驶的浪潮正席卷全球,而国内也接连掀起自动驾驶领域的创业浪潮。“当时整个赛道风声正起。”张彦回忆道。在她看来,基于公共道路场景的自动驾驶落地需要一定时间,“未来一定是系统智能的天下,矿区作为封闭场景,便是最佳的落地点”。
值得一提的是,踏歌智行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余贵珍,同时也是在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运输系教授。在肩负“公司创始人”与“高校教授”双重身份的余贵珍带领下,踏歌智行团队对于矿区无人运输有着自己的“打法”。
从业务布局来看,踏歌智行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该公司专注于矿用车无人驾驶技术、产品研发和无人矿山整体工程化设计及实施,主要为露天矿等封闭场景提供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及无人驾驶运输运营服务,适配于大型矿卡与宽体自卸车等车型。
其中,为实现智慧矿山,踏歌智行首创“车-地-云”架构矿山无人运输系统架构,为全行业奠定了矿区无人运输系统的框架基础,并基于感知、规控、协同、云控、仿真、大数据全生命周期运维等全栈技术链,搭建由车载系统、地面系统、云控平台三部分组成的“旷谷”无人运输全栈式解决方案。
踏歌智行首创“车-地-云”架构矿山无人运输系统架构
截至目前,踏歌智行的客户与合作伙伴全面覆盖了煤炭、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砂石骨料等矿山行业细分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及主流矿用自卸车主机厂,包括:国家能源、国家电投、中煤集团、包钢集团、首钢集团、紫金矿业、江西铜业、华润水泥、中国建材、北方重汽、同力重工、中国重汽、中国中车、徐工机械、一汽挚途等。
订单情况方面,据张彦介绍,踏歌智行年内累计约有9-10亿元在手订单。“我们在露天钢铁/有色矿、露天煤矿、露天砂石骨料三大场景均有布局。”在她看来,国内钢铁/有色矿的极端场景,检验了无人驾驶技术产品的鲁棒性,也为海外业务拓展奠定基础;露天煤矿是国内最主要的矿区无人驾驶规模化落地场景,无人驾驶公司在这一场景下树立标杆项目、撬动市场资源;砂石骨料露天矿无人运输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也是落地全矿闭环无人运输运营的最佳场景之一,使无人驾驶新兴技术进一步渗透到传统的采矿工业中。
包钢集团白云鄂博铁矿垂直落差大、大曲率弯道多
团队规模方面,目前踏歌智行超过360人,其中以研发人员居多、产品工程人员次之。
专利情况方面,据介绍,踏歌智行具备从算法、数据、平台、硬件、线控等自动驾驶全栈研发能力。该公司在早期已申请相应专利,并建立了一定的知识产权壁垒。“目前公司申请专利数已过百,其中发明专利数占98%。”张彦表示。
据介绍,截至目前,踏歌智行已运营智能驾驶车辆300余台。另据工信部赛迪顾问数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踏歌智行在矿区无人驾驶领域市占率为45.1%,位居行业第一。
当前,在业务发展“解决方案+运输运营”的双轮驱动下,踏歌智行正在持续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
▍加速布局:打造绿色无人矿山生态圈
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应急部、国家煤矿安监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露天煤矿实现智能连续作业和无人化运输”。矿山成为自动驾驶各细分赛道中唯一在国家层面明确产业落地时间的场景。同时,矿业从用人、效率、成本等角度,对于无人驾驶技术存在刚需。由此,矿区无人驾驶被公认为是技术方案最接近场景实际需求且商业化落地最快的领域。
张彦认为,在矿区无人驾驶场景中,实现安全员下车、打通全矿运营运输是L4级矿区无人驾驶行业的两大重要里程碑。
据介绍,踏歌智行去年营收为4000万元,预计今年营收约为2亿元。“公司之所以会在营收上有这么大的突破,核心在于公司把制约矿区行业渗透的两大问题给解决了。”张彦如是说。
就在今年3月,踏歌智行在国家能源、国家电投旗下多个矿区,以及鄂尔多斯永顺煤矿等,实现生产状态下L4级别7天*24小时多编组去安全员作业,这也成为业内首次无人驾驶矿卡、无人驾驶宽体车的无安全员常态运行。
“目前行业里所有痛点都指向这一点——实现安全员下车。”张彦表示,踏歌智行实现安全员下车,主要通过两大途径:一是通过全栈冗余(即在感知、定位、通讯等采取安全冗余设计);二是提升产品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除实现安全员下车外,“要实现全矿无人驾驶闭环,就需要有单体全矿无人驾驶业务,这一点踏歌智行也已经做到。”在张彦看来,“突破这两个阈值,公司订单就会出现10倍速拐点。”
据介绍,踏歌智行在鄂尔多斯永顺煤矿开创了无人运输运营商业模式,并已与内蒙古、新疆多个煤炭矿区签署亿元级无人运输运营服务订单,通过规模化复制拥有目前国内最大的无人运输运营车队,现正在多个矿区部署全矿的无人运输运营服务。
鄂尔多斯永顺煤矿无人驾驶宽体车夜班作业
该公司还在中国五矿云山石墨矿区实践电动化与无人化的融合。经测算,采用电动矿用车比同运力燃油矿用车可节省燃油费50万-100万元/年。
与此同时,踏歌智行与矿山工程服务龙头企业宏大爆破(002683)签署了华润水泥(01313.HK)大排矿砂石骨料运输亿元级订单,项目拟在全矿部署新能源(电动)无人矿用宽体车队,这也是迄今国内唯一的全矿新能源无人运输运营项目。
近期,踏歌智行中标业内唯一国家级能源集团层面的中央管控平台项目-国家电投中央研究院“智慧矿山综合管控综合生产指挥软件”项目,更意味着踏歌智行以无人驾驶为起点,向着矿山全面数智化服务场景持续延伸。
在张彦看来,矿山场景是无人驾驶技术与氢能、锂电池等新能源落地的绝佳场景。其中,在氢能领域,踏歌智行也将依托战略投资者的支持,布局氢能源产业化应用,推进“绿色零碳智慧矿山”建设。
▍持续发力:海外业务进入快车道
近年来,矿区无人驾驶领域作为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与“无人矿山”的结合,与国家的科技发展与矿业发展战略深度契合,一直深受政府、行业以及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
据GIR(Global Info Research)关于全球矿业卡车消费的调研显示,2021年中国矿用卡车采购量,占比约为全球的16%,即六分之一左右;同比估算,全球矿用卡车无人驾驶潜力将数倍于中国市场,有望突破万亿级规模。
海外布局方面,目前踏歌智行推进中的境外矿区无人驾驶项目,包括:澳大利亚某煤矿、某铁矿,非洲的某铀矿、某铜矿,南美洲的某铜矿项目等。
“上述项目涉及多个业内耳熟能详的中资矿企及国际矿业巨头,第一阶段涉及无人矿卡数量合计达数十台。 ”张彦介绍道。
事实上,出海是踏歌智行近年来持续发力的重要方向之一。
从布局策略来看,张彦表示,矿区无人驾驶技术提供商为布局海外市场需具备多个必要条件,包括:方案的成熟度、灵活性,在国内市场极具代表性与权威性的标杆案例与客户,以及与生态伙伴组成强大的“出海军团”等。
其中,2021年,踏歌智行与北方股份、宝通科技开始就矿山从采装场到破碎站/排土场等关键环节的“采-运-排”无人化作业方案,联合规划布局海外业务,以保障未来海外业务的顺利落地。
宝通科技包志方董事长、踏歌智行胡团结副总裁到访中信澳矿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张彦多次提及协同作战。据介绍,除宝通科技、北方股份、徐工等长期合作的海外拓展伙伴外,踏歌智行还在各国逐步开拓了与TERRA Mining等类似的专业矿业伙伴。
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出海也将带来一些新的挑战。在张彦看来,出海意味着成本、供应链复杂度将随之变高,“基于此,我们会选取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更高的国家和地区,未来进行重点发力布局。”
据介绍,踏歌智行海外业务正在推进的项目涉及数十台矿卡。“出海将作为未来我们的主要发力点之一。”
另据踏歌智行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余贵珍表示,下一阶段,在产业资本的赋能下,该公司将打造全矿无人驾驶这一新的里程碑,并在矿区无人运输规模化部署、新能源无人矿车产业化应用以及海外拓展方面取得跨越式发展。
据悉,踏歌智行此次C1轮资金,也将主要用于L4无人驾驶产品的持续打磨、矿区无人运输运营的业务建设、无人驾驶与新能源的技术融合、海外市场开拓与服务团队组建等方向。
放眼至整个行业,张彦感慨道:“近年来,资本其实越来越认清——只有真正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解决客户痛点的无人驾驶才最能实现落地。”同时,她表示,矿区无人驾驶是5G最好的落地应用场景。
在张彦看来,矿区无人驾驶有着千亿级市场规模。“在这其中,规模最大的是露天砂石骨料,其次是露天煤矿,再次是露天钢铁/有色矿。”她表示,“若想突破市场渗透率,既需要实现安全员下车,还需要做到规模化复制。这是行业目前所面临的难点,也是亟待解决的痛点。”
随着常态化“安全员下车”落地更多矿区,露天矿运输无人化时代的序幕正被徐徐拉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