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闻大片唱响中国经济光明前景,讲述闪亮世界的中国先进制造企业故事。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推出系列报道《长风万里》,弘扬代表性企业一路的奋进姿态,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气象……第7集:三一集团——中流击水,挺立潮头
在过去的一年里,三一集团推出了750多种新产品、新技术,新增专利近4000件。其中一款2200吨级履带起重机,在全球率先运用了合车技术。两台设备可以组成一台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目前,三一履带式起重机在海外市场的占有率超过四成。
时间回溯到2005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在启动钢结构吊装时,找遍全国也只找到了一辆外资品牌的800吨级起重机。超级起重机被工程装备行业公认为科技含量最高、研发难度最大的产品之一,以前中国没有制造能力,只有依赖于工业发达国家。
2008年,中国向美国企业订购了一台320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售价高达2亿元。也是在这一年,雄心勃勃的三一决定进军千吨级起重机市场。
三一重起事业部全地面研究院产品规划所所长姜冠营介绍:“当时三一准备进军千吨级起重机的时候,国外品牌其实已经在这个领域有了上百年的积累。我们面临着各种技术壁垒和专利壁垒,这些壁垒我们必须一个个打破。”
三一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自主研发。经过两年时间的探索攻关,第一台千吨级汽车起重机终于成功下线。
三一重起事业部营销公司总经理伍翔说:“三一人有一种特有的湖湘文化精神,吃得苦、耐得烦、不服输,让我们敢于跟高手过招。也许正是这种不服输的这种精神,让我们成就了今天。”
2022年,山东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启动,在吊装环节需要用到4500吨级的超级起重机。4500吨级相当于一次性吊起3000多辆小轿车,制造这样一台大力士,不仅国内没有先例,国外也没有经验可循。
2022年9月3日,三一4500吨级起重机在施工现场,顺利完成了吊装作业,误差精度达到毫米级别。
山东海湾吊装公司董事长于利民说:“三一这个企业就像一条鲶鱼一样,把这个行业赶着往前跑,敢做天下先。中国用十几年的时间走过人家上百年都没走过的路,4000吨级他们(国外)还没走过。”
近些年,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工程机械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又将是一场生死攸关的决战。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三一集团创始人梁稳根对外宣布启动数字化转型,投入百亿级资金,对旗下40座工厂进行改造。
18号工厂是三一在长沙建造的首批厂房之一,企业的智能化转型翻身仗首先在这间厂房里打响。组队焊接因零件尺寸大重量重、操作精度要求高,过去只能靠工人手工完成,被行业内认为是最不可能实现无人化的工序。
硬骨头难啃却必须要啃下来。企业找来的专业机器人供应商,攻关无果选择退场。自家技术团队拿出的方案也一次次失败。一年多时间里,在经历了四次推倒重来后,三一终于摸索出“视觉识别+电弧定位”的方法,实现了技术突破。
2020年9月,三一集团的第一座智能工厂达产,在这个11万平米的智能化制造车间里,20多条自动化产线形成6大高度自动化作业岛,人力减少了40%,产能却提升了50%,满产状态下一年可带来300亿元的产值。
为加速培育新智生产力,三一一方面以智能化转型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另一方面则积极开辟新赛道。
2019年,三一启动了电动重卡的研制,而当时世界卡车巨头们也在尝试电动化。当时,三一重卡的11名研发人员一头扎进了电动化的无人区,顶着压力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没有标准电池就自己设计,没有电驱电控,就自己研发。
2023年,不懈的坚持终于得到了回报,三一自主研发的魔塔1165型电动重卡,在载重40吨的情况下,单次充电续航超过800公里,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这是三一集团名字的由来。近年来,三一加速进行全球化、数智化、低碳化转型,在深耕工程机械主业的同时,奋力进军风光储氢等能源领域。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