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技创新,铁建重工刷屏主流媒体……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24-10-09 09:45   来源:铁建重工

今年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铁建重工每一步的成长

都在新中国的见证下愈发稳健

铁建重工人攻坚克难、科技创新的坚守与担当

也受到主流媒体持续关注报道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开设“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专栏,生动展现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巨大变化。大家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谱写更加绚丽的华章。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专栏两期连续聚焦铁建重工攻克盾构机主轴承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大国重器中国“心”,助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内容摘要

一台盾构机的超强“心脏”

穿山过河,掘土凿岩……在大型工程的隧道施工中,盾构机是公认的“神兵利器”。

保障重大工程质量,离不开高质量的特种装备。2023年10月12日,由我国企业自主研制的直径8.61米盾构机主轴承在湖南长沙下线,这是迄今为止全球直径最大、单体最重、承载最高的整体式盾构机主轴承。

主轴承是盾构机的“心脏”,须经受超重载、大偏载、频变载等极端恶劣工况的考验。“以主轴承的内齿圈为例,它需要一个洛氏硬度大于58、厚度不低于8毫米的圈层,才能承受住超万吨的载荷。”该轴承研发团队制造工艺负责人解金东介绍,轴承钢材料包含20多种配方元素,配比需要精准控制,经历上百万次疲劳试验,数十次技术讨论与测试,才摸索出适用的钢材标准。

为让盾构机有颗强大的“中国心”,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长株潭)工程机械创新中心、长沙市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中心、长沙市工程机械协会标准技术委员会等质量技术服务平台,建立项目攻关全链条标准体系,共制定主轴承研制标准50余项,贯穿研发设计、原材料、模铸、加工、检验、测试等各个环节,为凝聚产业链上下游合力共同突破技术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两根轴承看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制造大国加快迈向制造强国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乘“数”而上、向“新”而行,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步履铿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要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轴承,工业的“关节”。

今年6月,福建漳州六鳌海上风电场,搭载国产主轴轴承的16兆瓦风电机组实现批量化运营、全容量并网。

江苏苏州地铁6号线,搭载国产3米级主轴承的“中铁872号”盾构机立下新功。

两根轴承,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折射出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制造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坚实步伐。

拥有全球最完备产业体系,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4年位居世界首位,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制造彰显出的坚实底气、创新动能、澎湃活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从完备产业体系看中国制造坚实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

洛轴集团是16兆瓦风电机组主轴轴承生产厂家,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新莹坦言:“10多年前,高端轴承我们还‘摸不着’,但再难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强内功”,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借外力”,与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密切合作。从新能源汽车轴承到风电主轴轴承,再到轨道交通轴承,洛轴新产品接连下线,应用到“嫦娥”“天宫”“中国天眼”等重大装备之中。

洛轴把“一类产品”做到极致,铁建重工专攻盾构机“一种产品”。

研发主轴承,补上盾构机产业链国产化“最后一块拼图”。2019年,铁建重工专门成立研究设计院,历经1000多个日夜终于成功研制出9米级盾构机主轴承。

“这是全球直径最大、承载最高的盾构机主轴承,可供目前全球最大型号的盾构机使用。”铁建重工首席科学家刘飞香感慨,“过去有什么设备施什么工,现在是需要施什么工,我们就能制造出什么装备。”

两根轴承背后,是中国制造完备产业体系彰显的坚实底气。

1949年,新中国第一炉铁水在鞍钢奔腾而出,如今,我国已连续28年居世界第一产钢大国,“手撕钢”不断刷新世界纪录;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卡车驶下一汽生产线,如今,我国汽车产销量已连续15年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稳居世界第一。

从“造不了”到“造得出”再到“造得好”,我们用几十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制造业拥有31个大类、179个中类和609个小类,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持续提升。2023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26.2%,占全球比重约30%。

体魄强健、筋骨壮实,今天的中国制造拥有稳如磐石的根基与底气。

从产业链协同看中国制造创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力更生奋斗,靠自主创新争取”。

9米级盾构机主轴承的突破,背后正是一场原材料、工业母机、工程应用等环节共同参与的创新“接力”——

“压不碎、磨不烂”,材料首先要够硬。以主轴承内齿圈为例,8毫米厚的圈层,洛氏硬度需大于58,常规中碳轴承钢远无法达标。

怎么办?铁建重工与高校合作,历经2年多时间、30多组试验、上百万次疲劳试验,选出最佳钢材元素配比。多家钢铁企业,历经数十次技术讨论与测试,将配方变成产品。

有了材料,还要精密加工。2020年启动研发、2022年产品下线、国产化率超过90%,铁建重工与合作伙伴共同研制的国产9米高速数控铣齿机床,助力主轴承顺利下线。

16兆瓦风电主轴轴承的研发,同样离不开有关方面的“集团作战”。

“大兆瓦风机主轴轴承,没有相关参考资料。关键时刻,主机厂商金风科技送来各类型风机运行数据,解了‘燃眉之急’。”洛轴销售总公司风电部部长姚东感慨,“同舟共济、协同创新,中国制造就有无限可能。”

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产学研各方通力合作,大飞机翱翔蓝天、高速磁浮贴地飞行、国产大型邮轮投入商用……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引领中国制造不断攀上新高度。2023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5.7%,比2012年提高6.3个百分点。

推陈致新,升级传统产业;与日俱新,壮大新兴产业;聚焦前沿,布局未来产业……我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13%,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6.3万家。

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今天的中国制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

从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看中国制造澎湃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全面提升,布局高端,轴承产品持续“上新”:

3月10日,洛轴研制的长白山4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轴承通过验收,未来该射电望远镜将为月球探测器精准“引路”。

3月14日,世界首台25兆瓦风电主轴轴承在洛阳轴研科技顺利下线,刷新全球风电轴承最大单机容量纪录。

产品更高端,生产也要更智能。走进铁建重工长沙第二产业园总装厂房,一个现实车间,一个数字车间,线上线下,实时同步。

“瞧,这是一组盾构机刀盘正面数字孪生画面,深浅不一的颜色代表着刀片的受力、磨损情况。”铁建重工数字孪生研究所副所长王永胜说,实时分析这些数据,工程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优化下一代产品。

“两根轴承”是一个缩影。持续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中国制造硕果累累。

向“微笑曲线”两端攀登。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300瓦时每公斤,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34.6%,屡屡刷新世界纪录;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年出口突破万亿元大关……中国制造加快迈向全球产业中高端。

向“数实融合”深度进军。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0.1%,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2.9%,工业互联网实现工业大类全覆盖……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

向“绿色低碳”持续发力。推进绿色低碳改造、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十四五”前两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6.8%。

瞄准“高科技”、追求“高效能”、迈向“高质量”,今天的中国制造,展露新模样,打开新空间,激荡新活力。

“我们将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表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内容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强调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柱性地位,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制造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10月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专题“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聚焦中国制造业,其中以铁建重工为代表的我国制造企业,助力制造强国建设稳步迈进,全方位展现了新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辉煌成就。

微信截图_20241009095239.png

内容摘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走遍中国》系列报道《可爱的中国》聚焦铁建重工盾构机,不仅在尺寸上从常规向超大、微小两端延展,实现了从0.5米到23米直径全覆盖,而且刀盘造型丰富、有脸有面,带着萌萌的表情扬帆出海,实现装备世界的目标。

微信截图_20241009095318.png

内容摘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年度系列纪录片《澎湃中国》第二集《变革之海》重磅推出,视频站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以“外国主持人探访观察+鲜活人物故事纪实+专家评述”的形式,在全新视角下聚焦铁建重工世界最长高铁海底隧道盾构机“定海号”与“甬舟号”,解锁大国重器的密码,用科技与创新重新定义“中国制造”。

内容摘要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共和国巡礼》。其中“湖南篇”以铁建重工为代表的国之重器,上天入地、硕果摇枝。热腾腾的科技大餐,亮点纷呈 “湘”当有味,展示了湖南在描绘“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中的担当作为。

微信截图_20241009095359.png

内容摘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新闻》系列报道《中国新地标》聚焦铁建重工和中铁十四局联合打造的我国最深海底隧道盾构机“深江1号”在百米海底修隧道,成功挑战海底106米,中国盾构机水下掘进的最深纪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连成“圈”。

同时,节目还深入探访“深江1号”诞生源头,重点关注铁建重工如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全球最大直径盾构机主轴承,实现中国盾构机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并出口海外,成就以中国盾构机为代表的高端地下工程装备,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技术“领跑”的华丽跨越。

科技日报

内容摘要

56.第一大直径盾构机下线

2020年9月,最大开挖直径达16.07米的超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在湖南长沙下线。这台盾构机整机长150米,总重量4300吨,是我国当时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

国务院国资委《国资小新》

内容摘要

国务院国资委官方微信《国资小新》推出《国家工业密码|从0到No.1,中国盾构机打了场“翻身仗”》,讲述了以铁建重工为代表的中国盾构机制造企业如何攻坚克难、砥砺前行,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就“国之重器”的制造传奇。

中国铁建首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铁建重工大直径盾构机项目组长张帅坤作为先进人物代表应邀参加了此次招待会。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