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16 日,第十一届流体传动及控制国际会议(ICFP 2025)迎来了第三天的议程。这场以 “流体动力:高效、可靠、环保” 为主题的盛会,在全球流体传动领域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的共同参与下,持续散发着智慧的光芒,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
上午:专家论坛,启迪智慧
1)徐兵教授:浙江大学在流体动力的效率、可靠性和可持续性方面的研究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流体动力研究所徐兵教授,带来 “浙江大学在流体动力的效率、可靠性和可持续性方面的研究” 报告。作为在流体动力领域耕耘深厚的知名机构,浙大流体动力实验室近年来成果丰硕。徐兵教授借此契机,介绍了涵盖液压元件摩擦学、工业 CT 技术用于液压元件检测、轻量化元件(涉及非金属材料替代、增材制造技术应用)、EHA 集成执行器以及重型液压机械臂控制等多个关键项目。这些研究从基础理论到应用实践,全方位推动着流体动力技术在效率提升、可靠性增强和可持续发展方向的进步。
2)Marcus Geimer教授:Mega趋势下的流体动力研究
Marcus 教授指出,全球变暖、人口增长、数字化等大趋势深刻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流体动力领域的研究旨在应对这些挑战并探索解决方案。他在报告中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流体动力解决方案提高机器效率、开发环保方案,以及验证机器学习方法在该领域的可靠性等问题,为行业应对宏观趋势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
3)Mark Krieg博士/陈永伯博士:工业液压-多样化未来需求下的工程方案
Mark Krieg博士与陈永伯博士在 “工业液压 - 多样化未来需求下的工程方案” 报告中提到,全球格局愈发碎片化,区域工业市场法规增多,不同地区客户对技术性能、上市时间和价格的偏好差异明显,这给机械企业的工程功能带来了巨大挑战。他们介绍了博世力士乐应对这些挑战的方法,并展示了一系列全球及定制化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案例,为工业液压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4)王少萍教授:智能交通的新型范
式王少萍教授聚焦于具身智能快速发展下的交通工具变革。她在报告中分析了智能车辆的范式转变,阐述了具身智能车辆包括平台载体在内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领域。并以水下航行器、外骨骼机器人和无人机群为例,剖析了其核心难点与关键技术,探讨了具身智能交通工具的未来研究方向及需要考量的要点,为智能交通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
下午:分会场专题论坛,多元碰撞
分会场专题的内容涵盖了以下9大主题:
控制功能
紧凑性和轻量化
摩擦与密封
机器人
液压阀
流体与污染
传感器与执行器
水液压
特殊流体控制
小编选择了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几个主题:
Session 11 “紧凑性与轻量化” 主题
在 “紧凑性与轻量化” 主题环节,曾毅等学者从设计和制造工艺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创新的布局设计与优化方法,如增材制造液压歧管自动优化布局,以及针对混合增减材制造的高效轻量化液压歧管设计等。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液压元件向更紧凑、更轻量化的方向发展,提升设备的整体性能。
Session 14 “液压阀” 主题
“液压阀” 主题环节中,西蒙・胡科(Simon Hucko)等学者从流量估计、温升影响、结构优化、分流原理、流量特性评估以及压力特性分析等多个角度,对液压阀的性能、控制及优化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液压阀技术的提升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路。
Session 16 “传感器与执行器”主题
“传感器与执行器” 主题环节展现了跨学科融合的魅力。唐伟等学者带来了流体动力软驱动技术应用、新型液压元件原理与实践、水下柔性操纵器力增强、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自感知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涉及阀门定位器控制器设计和喷嘴雾化模拟等内容,充分展示了该领域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力。
ICFP 2025 会议第三天,无论是专家论坛的高屋建瓴,还是分会场论坛的精细深耕,都为流体传动及控制领域注入了新的思想活力与技术动能。与会者们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拓展行业认知边界,为推动流体动力领域朝着高效、可靠、环保的目标发展,迈出坚实而有力的步伐。
本届的ICFP会议还为与会代表安排了一个特别环节——全国首个开放实验室的学术冷餐会,这也是小编参加了这么多次学术会议的首次经历。在国重实验室解锁科研新范式|香槟与数据共舞,学术与社交破壁。围着熟悉的液压泵,液压阀,液压设备,与会代表们和专家同学直面交流探讨。古有围炉夜话,今有国重液谈!在充满着轻松,畅快的氛围中,我们共同探索未知的流体世界。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