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由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联合中国国际新闻交流中心、河南省委宣传部组织发起的“华夏文明之旅”河南行采访报道活动,走进国机集团下属企业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拖”)。
来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22个国家的媒体记者深入探访中国一拖东方红农耕博物馆、东方红(洛阳)国际陆港及大轮拖智能生产线,共同探寻华夏农耕文化和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近距离感受“国机造”与中国智能农机装备的独特魅力。
东方红农耕博物馆是国内首个以“现代农耕”为主题的博物馆,讲述了中国一拖的发展历史,珍藏了新中国成立至今生产的众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农机装备,全景展示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
一进馆,记者们就被东方红拖拉机霸气的身姿吸引,纷纷走进驾驶室合影留念。大家表示,通过讲解了解到中国一拖从无到有一步步建设起来并走向世界的历程,以及新中国现代农耕的沧桑巨变,这些都非常了不起,很有学习和借鉴的意义。
东方红(洛阳)国际陆港是中国一拖在国机集团大力支持下,以中国一拖铁路编组站存量资源为基础,规划建设的国际陆港,也是洛阳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主要承载区。
在东方红(洛阳)国际陆港,记者们了解到国际班列发运情况。中国一拖工作人员介绍说:“中国一拖生产的YTO拖拉机乘着国际班列畅行‘一带一路’,大大缩短了交货期。拖拉机在下线后,直接在厂内交由东方红(洛阳)国际陆港,在港区进行调箱、装箱加固、装车发运的一条龙服务,既节省运输成本,又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在更换运输方式过程中出现货损,受到了各国用户的欢迎。”记者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表示将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发布出来,让更多自己国家的人了解知晓。
在大轮拖智能生产线,记者们一行实地走访,听取讲解,认真了解一台东方红拖拉机的全部生产过程。
中国一拖大轮拖智能生产线按照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建设,整体采用“U”型布局、流水线作业形式,应用了许多国内行业领先的装配工艺、制造技术,实现了行业领先、国内一流的产品质量控制水平。目前,该生产线生产节拍最快可达2.5分钟/台,单班日产200台、实际年生产能力45000台以上,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生产线高效的运转、广大职工熟练的装配技能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玻利维亚人民广播电视台记者胡安·拉米罗自告奋勇变身拖拉机装配工,体验了拖拉机轮胎装配。他借助机械臂,轻巧地将1.2米高的巨大轮胎装配到拖拉机上。他说:“这是我第一次可能也是唯一一次参与制造拖拉机,是一次无与伦比的体验。”“中国一拖高效智能的生产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