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科技日报》要闻版块刊发《“吃进”钢板,“吐出”电动重卡——三一重卡产业升级的创新实践》一文。
科技日报社是承担党和国家舆论宣传任务的中央主流媒体之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科技领域的宣传主阵地。本次报道重点关注三一重卡产业转型升级的各项举措,以科技创新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以下为报道原文:
4月22日,走进湖南长沙三一智联重卡产业园全球最大纯电动重卡生产基地,科技日报记者见证了一块钢板的“变形记”:在具备全球灯塔工厂级高端制造工艺的重卡单体厂房内,钢板被按需切割,经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流程,一台重卡“出炉”。
“今年我们已累计下线重卡近万台,销量有望翻番。”三一重卡产品研究院院长何琪向记者介绍。
构建本地化产业链
2017年成立的三一重卡脱胎于三一集团,是一家专注于重卡研发的企业。它的诞生填补了湖南省重卡产业空白。
优良的装备制造基因和网络营销模式,让三一重卡刚“出道”就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18年,三一重卡将研制的首批燃油重卡“挂”到互联网上。“上架”仅53秒,500台重卡就售罄。2018年到2020年,重卡销量几乎以逐年翻倍的态势上涨。
2021年,为响应“双碳”目标,三一重卡做出全面转型电动重卡研制的战略决策。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三一重卡不仅要组织研发团队开展电控、电驱和电池“三电”关键技术研发,还要解决商用车制造关键零部件配套匮乏难题。
三一重卡与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关键零部件供应商“磨合”。他们从最初被动采用市场现有零部件,逐步成长为行业标准制定者,与供应商合作开发关键零部件。“这有利于电动重卡制造领域‘后来者’快速找到‘趁手’的关键零部件,降低研发‘磨合’投入。”何琪说。
在与零部件供应商“磨合”的同时,三一重卡积极谋划配套产业布局,构建自主产业链。公司依托三一集团新成立的电池研发企业——三一锂能,以及研发电动车桥的传动事业部,享受配套服务。
此外,通过在长沙周边城市新建产业园的方式,公司积极引进产业链上的配套供应商进园建厂。基于三一重卡,湖南相关零部件本地化率现已达到60%,有效带动全省重卡产业链的发展。
开拓新应用场景
2023年开始,三一重卡销量“触底反弹”。北斗运营数据显示,2024年,三一重卡电动重卡在电动车领域占比已达16%。转型升级使得三一重卡实现销量和利润“双丰收”。
何琪认为,率先启动电动重卡研发,为三一重卡未来发展积累了坚实的竞争优势。以电池为例,团队在与供应商共同开发更具适配度的电池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并迅速反哺到三一锂能的研发中。如今,三一重卡制造的电动重卡,具备优秀的续航能力。与电动乘用车相比,商用重卡应用场景有更苛刻的震动极限环境、大负荷、超载、大扭矩需求。通过技术创新,团队制造出了行业车头自重最轻、电池能耗最优的重卡,并通过车联网的打造和不断升级,创造出了优越的智能生态,增强用户的黏性。
何琪表示,下一步,三一重卡将开拓电动重卡的新应用场景,着力打造电动重卡应用场景智能生态全闭环,增强市场竞争力。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三一重卡的电动重卡已在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过去两年,我们的电动重卡已批量进入印尼、阿联酋等国。我们希望成为全球新能源重卡行业的探路先锋,引领全球新能源商用车行业发展,并为行业的新一轮产业升级继续蓄力。”何琪说。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俞慧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