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以来,中国一直没有“信用消费”这个概念,随这市场经济的逐步介入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当中,“信用”这个词在商家和媒体的炒作中已经不再陌生。只是,“信用经济”这个词对於中国人来说仍然显得有些遥远。
没有信用人人自危
信用体系的建设对於中国完善市场化进程有何重要意义?按照国家开发银行市场与产业分析局局长王大用的说法,市场经济必须是信用经济,只有这样,经济的发展才能脱离互相倾轧和欺骗的原始积累阶段,逐步走向成熟。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狼”充斥於市场,只能使得人人自危,良性的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也就缺乏稳定的支撑。
体制是缺乏信用的原因
中国的信用体系建设到底卡在什麽地方?一些专家指出,主要不是文化上的原因,而是因为体制上的原因。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曙光指出,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红头文件”,往往朝令夕改,使经营者蒙受巨大损失,却得不到合理的补偿。比如在东南沿海某地,当地政府强行规定“桑拿浴”营业面积不得大於多少,虽有“扫黄打非”的考虑,但对於已经投资的合法经营者来说却是不公平的,因为在投资时并没有这些规定。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教授认为,政府对经济行为的过分干预,会使得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生命周期缺乏良好的预期,助长了短期经济行为。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和这种思潮有相当大的关系。这种来自制度上的缺乏信用意识,不仅会危害国内的经济环境,更会影响外商的投资积极性。
受害企业可要求“信用补偿”
专家呼,为了给推广个人信用制度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应当从制度上先行根除“上游”的“信用缺失”。最大限度地减少地方政府对经济行为的介入,对於滥用职权、擅自出台地方“土政策”的,应当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以及经济行为责任,并给予受损害的企业以一定的“信用补偿”。
在企业层面,信用缺失也已发展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去年中国股市上的“郑百文”事件仅仅是暴露出冰山的一角而已。
有关人士警告说,企业信用制度如果不能很好地得到遵守,将对中国的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尤其是年轻的证券市场造成极大的损害,同时也可能动摇整个经济的稳定增长。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正在考虑今年内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可能性,这对於消费者个人以及商家来说都是一个福音。不过,中国的“信用经济”能否很好地建立起来,却不是单纯的个人信用制度可以“一言以蔽之”的,面临的仍将是艰难畏途。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