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1-04-27 00:00   来源:机经网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于4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大会。来自机械工业全国性专业协会、地区性协会、中介机构、部分省市机械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代表共215人出席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市委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于4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大会。来自机械工业全国性专业协会、地区性协会、中介机构、部分省市机械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代表共215人出席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市委书记贾庆林同志,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邹家华同志,以及外交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外经贸部、民政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中央企业工委等部门的领导,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和14个综合性行业协会的负责人及曾在机械工业战线工作过的老部长也应邀出席了会议。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邹家华为祝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成立题了词:“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海协会会长汪道涵题写了:“振兴机械,装备中国。”全国政协常委、机械工业部老部长何光远题词:“联合会强大,机械业振兴。”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重庆市市委书记包叙定也专门为大会发来了贺信。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第一届会员大会研究确定了联合会的职能定位和工作方针;审议通过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章程》、《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选举办法》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费收缴和使用管理办法》。会议代表一致确认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会徽、会标标识。


大会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共选出理事73名。联合会第一届一次理事会选举姚明伟同志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第一届会长,陆燕荪同志为常务副会长,薛德林、张小虞、孙祖梅同志为副会长。根据章程和联合会开展工作的需要,聘请何光远、包叙定、邵奇惠同志为联合会第一届名誉会长,张德邻、孙昌基、吕福源、吴晓华、沈烈初、李守仁、贾成炳同志为联合会第一届顾问。根据会长的提名,理事会聘请朱森第、蔡惟慈、隋永滨、陆仁琪、王文斌同志为联合会第一届专务委员,选举于清笈同志为联合会第一届秘书长,聘任杨学桐、宋晓刚、李海燕同志为副秘书长。


在成立大会上,国家经贸委副主任于珍同志在讲话中强调了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性。并对联合会的发展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作为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其首批127个会员主要以机械工业全国性专业协会和区域性协会为主,他们覆盖了机械工业130多个小行业。


机械工业联合会为经贸委直管协会,受政府委托代管机械工业49个全国性协会、学会和20多个原局属事业单位,成为此次委管国家局改革后最大的综合性行业协会。


新的形势下,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坚持以振兴机械工业为己任,以为政府和企业服务为宗旨,切实转变观念,即由原来的行政管理转变为主动服务,工作方式从“企业找我”变为“我找企业”,将严格按照“行业与企业自愿联合的社会中介组织”的规定,通过向政府和会员提供调查研究意见、建议,进行行业信息交流,组织制定行业标准,推进行业管理进步,开展国内外经贸与技术交流等服务项目,成为联系政府与企业的桥梁纽带和协助政府开展行业工作的参谋助手。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今后一个时期主要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按照“自主联合的中介组织”的性质,加强联合会的自身建设。二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努力开拓联合会的服务空间。三是接受政府授权和委托切实承担起机械工业的部分行业管理前期工作,如标准制订工作、依法进行行业统计、国内展览会的协调及一定的外事审批权等,全力协助政府履行好行业工作职责。


在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国民经济建设中,装备制造业始终起着核心的作用。装备制造业的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现代化进程。特别是机械工业,更是起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成套技术装备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突出作用。在跨入新世纪的第一年,第一季度机械工业全行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增长高于去年同期。突出地表现在:生产增长加快、产销衔接同步;销售收入和累计订货量上升,部分产品市场前景看好;经济效益持续好转,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在向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征程中,机械工业将在四个方面继续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一是以提供成套重大技术装备来武装国民经济各部门;二是为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成为GDP新的增长点;三是扩大机电产品出口,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四是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机械工业要立足解决自身发展的主要矛盾,坚持主攻方向不变,坚持抓住主要环节不放松,坚持以科技为先导,积极应对“入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建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是机械行业贯彻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方针、深化工业管理体制改革而迈出的重要一步。它的设立是适应政府机构进一步改革和转变职能的需要;是适应振兴机械工业的需要;也是适应行业社团发展的需要。它的建立和发展将有利于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推进政企分开;有助于帮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它必将在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进程中产生重要的影响。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