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上午,在北京召开的“2001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国际环境保护论坛上,建设部副部长赵宝江作了题为“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演讲。
赵宝江说,随着城市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推进,全球城市人口的比重已经接近农村人口,并将在新世纪初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从某种意义上讲,新世纪将是一个“城市世纪”。这意味着人类社会不仅在经济增长上,而且在生活空间上,都将进入以城市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关系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意义重大而深远。他还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问题,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城市生态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跨入新世纪,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水平将不断提高,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针对新形势,我们确立了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十五”期间,我们将围绕节水、节能、节地、治污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开发应用,积极推进城市建设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努力降低城市建设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力争在“十五”期末,使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城镇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在总体上得到遏制,初步形成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互协调、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他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十五”期间,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对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指导作用。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是确保城市发展真正立足于区域资源条件和环境条件、保障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新时期的城乡规划,必须牢固树立城乡一体的全局观念,综合考虑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联系,在更广的地域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和基础设施共享。要充实和加强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内容,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纳入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二是以提高城市中心区绿化水平为重点,大力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城市绿化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到2005年,全国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绿化覆盖率达到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4平方米。要结合城市产业结构高速和旧城改造,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增加城市中心区的绿地面积。要建立并严格实行城市绿化“绿线”管制制度,明确划定各类绿地范围控制线,坚决查处各种挤占城市绿地的行为。同时,要通过调整绿化用地指标和土地供应政策、鼓励农民结合农业结构高速发展城郊绿化、引导社会资金用于城市绿化建设等多种措施,保证城市绿化建设用地和资金投入,尽快把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到新水平。三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城市节水和建筑节能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尤其严重,直接影响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水资源短缺的同时,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却很低,浪费和污染在相当程度上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状况。改革水价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将是“十五”期间推进我国城市节水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进一步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十五”期间,我们将加大对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按照《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加大对现有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门窗、墙体的节能改造力度。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步伐,运用经济手段促进节能降耗。四是强化强制性技术标准的约束力,促进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十五”期间,我们将围绕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这一重点,结合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开发研究,适时调整提高城市建设节水、节能、节地、治污和防灾减灾的技术标准,以法制手段强制推行,保障和促进城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
他在演讲中还特别指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城市环保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进展,也将对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和人居状况的进步产生重大影响。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征程中,更好地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为推进人类文明进步,创造一个更加优美、舒适、健康、安全的生活居住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