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是一场影响到经济的危机,而不是一场经济危机,它并未夺去中国经济长期的光彩 
    一个月时间能改变很多事情。在3月底的时候,中国经济还处在6年来最快的增长时期。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令人眩目的9.9%,当时欧洲和日本经济步履蹒跚,而美国市场受到战争冲击。今年前3个月,有超过130亿美元投资涌入中国。 
    而现在,“非典”取代伊拉克战争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头条新闻。也有人提出疑问:中国迅猛发展的经济能安然度过此次危机吗? 
    这个问题不仅备受中国人的关注,同时也是世界商业精英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5月2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远东经济评论》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这本著名的经济杂志刊登重头文章《中国经济能安然度过‘非典’危机吗?》,认为尽管“非典”蔓延引起混乱,中国经济增长最基本的元素---低成本的制造业势头丝毫未减。当然,中国经济在今年前3个月出现高增长之后几乎必定会迎来表现糟糕的第二季度。但是,经济分析师暗示,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可能将恢复活力,这也许并不出人意料。 
    根据高盛公司提供的数据,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4%来自制造业。制造业至今为止所受的影响不大,汽车制造、晶片和其他行业看起来情况也不错。服务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为28%,“非典”对航空业和零售业的影响较大。由于大部分农产品都就近销售,占GDP14%的农业有可能免受冲击。全国的经济网络没有被破坏。占GDP5%的建筑业尚未出现衰退信号,尽管房地产业可能下滑。 
    《远东经济评论》说,在中国的大多数商人指出,这是一场影响到经济的危机,而不是一场经济危机。他们说,这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增长模式。空中客车中国公司总裁说,他们将此次危机视为短期挫折而不是长期下滑。 
    原因何在?中国吸引各国公司的因素是能获得原材料和廉价的技术工人,这对这些公司的影响力较“非典”更为持久。 
    影响力更大的《华尔街日报》也持同样乐观的态度。5月3日,该报专门载文认为“非典”所引发的危机并未夺去中国经济长期的光彩。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需求普遍疲软的情况下,这些制造商将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视为一个罕有的亮点。 
    最新一期的美国《时代》杂志认为,“非典”并未中断中国的工业生产,分析家和跨国公司的代表都认为,只要疫情能够很快就控制住,预料不会有经久不去的经济问题。 
    亚洲开发银行在刚刚推出的报告《2003年亚洲发展展望》的中国篇中表示,受“非典”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在2003至2004年的增长率会略有放慢,但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亚行预计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3%,而2004年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提高,预计在7.6%左右。中国科学院和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专门推出的一份研究报告认同亚行的观点,该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已显示了很强的自我推动、自我增长惯性。 
    关于中国经济的前景,在美国也同样引起讨论,甚至是针锋相对的争吵。美籍华裔律师章家敦在中国爆发“非典”疫情之后,振振有词地宣传他的“中国崩溃论”。两年前章因出版《中国即将崩溃》一书声名大噪,与当时风起云涌的“中国威胁论”和“妖魔化中国”相互呼应,在西方媒体上风头很健。 
    由贝聿铭、何大一、马友友等100多名在美杰出华裔组成的“百人会”,4月底在纽约召开年会,座谈“中国的机会与金融市场发展”。章家敦的论点引来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兼执行长马克.施瓦茨、摩根斯坦利亚洲荣誉董事长、顾问总监杰克.华兹沃斯、华尔街知名投资专家、《风险资本主义者》作者吉姆.罗杰斯3人的合力反驳。 
    华尔街投资专家吉姆.罗杰斯声称,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人民币将成强势货币,北京应尽快将人民币改为可自由兑换货币。他还呼吁,现在最要紧的是“赶紧学中文”以赶上风潮。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