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状况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从性质上划分,环境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原生环境,指大自然本来具有的状态;另一种是次生环境,指随着社会发展、工业化进程而形成的环境。对生存大环境的改变,个人或部分群体是无能为力的。而对生存小环境如工作、居住环境,个人是可以通过人为的努力加以改善的。但是近20年很多房屋在建设中对这方面注意不够,存在各种不符合卫生要求的缺陷。
    不利于通风
    有关专家指出,按照卫生标准,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应在1‰ 以下。良好的通风条件是室内空气清新的重要保证。有人曾经试验过,早上打开居室门窗,在低风速条件下,如果有穿堂风,2~8分钟室内空气可达卫生标准值。若无空气对流,需要40~60分钟才能达标。因此在建筑设计上要尽量组织穿堂风,使室内空气保持流动,特别是在居室门窗的上部应有方便开启的窗。因为热空气是向上升的,室内污染空气带一般集中在两米左右的高度,开启上部气窗,污染空气可以经过对流彻底排出。窗开在高处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空气对流时风不直接吹到人身上,不易引起伤风感冒等疾病。阳台的窗也应上下都能开,以便于通风。我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房屋,门窗上部一般都有能开启的窗。可是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建的很多房屋,室内门窗上部都没有可开启的窗,更有一些写字楼、商厦,为了追求所谓的“现代化”和节能,玻璃窗都是封闭的,通风换气全靠空调和换气装置,殊不知无论是空调还是换气装置,都难以取代自然对流通风。
    对建筑朝向、间距缺乏考虑
    提高室内空气的卫生质量,除了需要多通风,还需要足够的日照。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有效杀灭空气中的有害微生物,因此住宅建筑应朝南或南略偏东,以利采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日照时间在最短的冬至时节室内每天也至少有3 个小时的日照。可是现在很多住宅楼在规划设计时没有很好顾及这一点,特别是塔楼中不少房屋,整套居室没有一间向阳的房间,这对健康是很不利的。
    对建筑规划设计方面存在的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问题,在我国一直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此次非典冲击波能促使人们清醒地反思这方面的问题,在今后新建房屋的规划、设计、装修中从长计议,尽量达到科学、合理、有利健康的要求。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