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过热看三大行业有生产过剩之危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3-08-25 16:21   来源:中华机械网

“有人说世界将陷于烈火,有人说世界将陷入寒冰”。前者说的是通货膨胀,后者说的是通货紧缩。在持续数年的紧缩之后,是否通胀引起讨论,但这一次人们将目光更多地投向是否经济过热上。

“有人说世界将陷于烈火,有人说世界将陷入寒冰”。前者说的是通货膨胀,后者说的是通货紧缩。在持续数年的紧缩之后,是否通胀引起讨论,但这一次人们将目光更多地投向是否经济过热上。


中国的家庭主妇与格林斯潘


经历了非典、洪水之后的中国家庭主妇们,生活与以前没有什么两样:她们依然能在附近的大卖场轻易买到五光十色的特价促销商品;依然不会对各种家用电器的降价海报感到心跳加速,而是更加坚定地笃信降价会再次来临,依然对夏季时装一上市便打八折见怪不怪,而是沉着等到入秋时节再直奔时装店“扫夏货”……


对她们来说,这种消费习惯从1996年———那一年中国全国进入买方市场,大多商品供过于求或供求平衡———便开始了,在近几年更是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这种生活状态,经济学家称为通货紧缩,不但中国如此,大多数国家亦复如是,乃至有人甚至感叹通货膨胀已死。


但是,这个看起来死了的幽灵有可能再度飘荡在中国上空。7月15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在华盛顿举行的国会听证会上对中国建议,中国应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以避免通货膨胀的发生。


格林斯潘的理由是,按照西方传统的货币主义理论,决策者不能同时控制汇率和利率,只能控制其中的一种。因此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处理新增人民币的方法与传统的经济理论相悖。


2002年,中国吸收了500亿美元的外资,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FDI(外国直接投资)国。今年,这个数字仍在继续增长,目前几乎所有进入中国的美元都是以大约1比8.3的汇率兑换成人民币,这些新增的人民币被认为是引发通货膨胀的一个潜在因素。


持这种想法的人认为,为保持人民币汇率不变,央行应发行短期债券工具,以从银行买回新增的人民币,从而避免银行将其投入到经济领域而引发通货膨胀。


但他们感到不妥的是,市场对短期债券的利率没有多少决定权,而是由央行拥有汇率和利率的双重控制权。


因为“如果没有通货膨胀,这种做法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在通缩的情况下,任何水平的利率都有一定的吸引力”。“但现在情况不同了,由于中国经济显现过热苗头,控制经济过热,央行通常会加息,但目前人民币汇价正面对不断上升的压力,一旦加息,人民币利率美元利率便出现息口加大空间,将使人们更愿意选择人民币进行存款,人民币抢手,对于已处升值压力的人民币汇率无疑火上浇油”。


事实上,中国短期内不可能实现利率市场化———这一点格林斯潘们自然心知肚明。因此,很显然,格氏们的言外之意是在告诉中国———让人民币升值。格林斯潘暗示,中国这种汇率、利率双重控制做法是其最根本的问题所在。


对此,持反论者说:格氏的建议的正确性是以一个假设为前提———西方传统货币理论一定适用于中国。“现在看来,未必。”该人士说。


不是通胀而是出现投资过热苗头


抛开格氏们“中国通胀论”的因果,如果发生通货膨胀,会是怎样一幅图景呢?


许多商品的价格在一段时间内,以一相当的幅度,一波波持续地上涨,通货膨胀便发生了。


通货膨胀时,家庭主妇们会发现,大卖场里经常打特价的精装牛奶突然不见了,更找不到5元钱一只的烧鸡这样的“亮点销售”,日常必需品价格普遍上扬,一个家庭如果要维持原来的消费水准,开销必定加大,甚至可能入不敷出。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面临这种情况。通货膨胀期间,如果个人的收入相应增加,受到的损害就会相应减轻。比如,商人因为商品价格上涨而收入增加,发生通货膨胀反而对他有利,不过,这种好处难以持久,因为,接下来的便是生产成本上升,大多数消费者购买力剧降。


那些在通胀前出手买房的人便是幸运儿了。通胀时,房地产价格会上扬,拥有房地产的人,财富会跟随增值,但是那些没有房产的人则更加买不起房子了。


尤其是以按揭方式买房的人,他们受益的开始,也是贷款银行受损的开始。因为按原先合同执行收回来的本金,购买力大不如从前。


这样,通胀的作用下,财富在全体国民中进行快速的重新分配,通常,中低固定收入且无自用住宅的人们,受损最重。


由于货币的购买力快速、不断下降,人们抛弃了储蓄的方式,转而争相囤积货品,或将现金投入购买房产、黄金、外币等上面去。


结果,银行在遭受打击之后,使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缺乏资金来源,企业也因为成本及收益难以掌握,造成投资停顿。


从上述图景可以知道,通货膨胀实为一场国家经济的灾难。而始自2003年6月、兴于7月(格氏发言之后)、盛于8月的国内关于中国经济过热与否———会否发生通胀的讨论,意义实为重大。


那么,目前可以寻出的关于中国通胀论的线索有哪些呢?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份,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0.5%,是连续第7个月上涨。7个月之前,CPI指针曾持续下跌14个月。


分类别看,在CPI中,消费品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0.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5%———服务价格涨幅略有回落,但仍是拉动CPI向上的核心动力,而一般消费品整体上继续呈现跌幅微缩的趋势。


几乎与此同时,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下半年600种商品市场供求情况调查显示,2003年下半年,供过于求的商品471种,占排队商品总数的78.5%,并且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


以上述两组数据来看,尚看不出通货膨胀的迹象。


不过,经济学者樊纲称,目前,经济过热苗头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生产资料瓶颈”的出现和价格的上涨。去年以来随投资增长,中国钢材、水泥、煤炭、化工产品的价格开始攀升,并逐步在部分地区发生电力供应的紧张;如果投资高涨的局面持续下去,问题会进一步恶化,导致生产资料价格的持续上涨,最终体现到消费品价格中去,导致通货膨胀。


此外,判断眼下经济过热的最直接的判断来自如下两个方面:一、货币供应,据人行统计,至7月底,广义货币的余额为20.62万亿元,同比增长20.7%,明显处于偏高水平,显示货币供应增长偏快。


二、贷款增加方面,1-7月,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同比增长了23.2%,是1996年8月以来最高的。


最后,从FDI角度看,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称,为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央行需要买进美元,售出人民币。但目前中国出口加速增长,FDI高速涌入,央行将继续增大货币投放量,这些因素加大了控制经济过热苗头的难度。


陶冬认为,目前中国出现的过热与过去的过热不同,与世界多数国家的过热也不同,而是一种无通胀的经济过热。


“这种经济过热之所以没有体现在物价上,首先是由于中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中,食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种结构对于反映占经济80%的城市经济活动则显得不够敏感。汽车、房地产的热卖也许抵不上一个粮食价格。”


新增货币哪去了?


在这场讨论中,最新一期《了望》杂志刊文认为,未来中国经济运行中面对的主要风险不是通货膨胀,而是新的生产过剩。


哪些行业有生产过剩之危呢?


资料表明,上半年我国工业企业盈利增长60%以上,工业盈利的增长主要在五个大的行业:第一个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第二个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如汽车制造业,上半年的小轿车的产量已经接近去年的产量;第三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加工(如钢铁);第四是化学工业;第五是电力工业。


尤其是7月份,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合计,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由上月33.8%上升为38.6%,拉动工业增长近6.4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当月工业增长作用最大的三个行业。


除了上述重工业类行业外,最耀眼的就是房地产业了。更确切地讲,近两年来,表现最抢眼的行业莫过于汽车、钢铁和房地产业。


与此相配合,银行向这三大行业投放的贷款量也相应大增。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信息中心预测,到2004-2005年,钢铁的价格就会下跌,理由是一般钢铁项目都需要一到两年的建设期,如今新建、扩建的产能届时将释放出来。


与钢铁业类似的,是建材业的圈地扩能。水泥的产能在2003年登上了“十五”期间新型干法水泥项目投产的高峰期,而玻璃行业2003年新增的产能将超过以前历次产能扩张之和。


在汽车行业,国家信息中心的最新报告称,全国汽车产能已达550万辆以上,轿车产能已达250万辆以上,已大大高于市场容量。这份报告指出,从目前投资势头看,未来几年生产能力还将大幅上涨,到2005年整个中国的汽车产能可能达到1000万辆。一旦市场需求增长速度减缓,相当多的产能将被闲置,造成资源的极


大浪费。


据此,陶冬认为,这种无通胀的经济过热,几年后可能产生大面积产能过剩,不仅企业利润受到侵蚀,重要的是将形成大量银行坏账,增加了解决银行问题的难度。


另据某市商业银行说,目前的情况是,房地产贷款诸家银行多少不等,但从去年以来新增贷款中,重工业占相当大比重,这个领域国企居多,国企自然成为吸纳贷款的主要力量。


重工业是民资的新大陆


如果从投资增长角度考量当前的重工业,的确存在产生生产过剩的可能性,但是,我国重工业当前最大的问题并非是过度投资,而是资本结构不合理———国有资本的行业比重大,特别是民资比重低———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结果是产品结构趋同,表面上看有时显得竞争惨烈,其实是竞争不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主任魏加宁特别强调,中国经济目前主要是结构问题,而不是增长速度的问题。“即便是某些地区某些行业出现过热,也要把泡沫区和过热区分开来,把风险区与过热区分开来。”魏加宁说。


近一年来,中国经济的一大特点是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与轻工业品、一般消费品的价格走势明显背离。


国有资本在原材料行业中尚居主导地位,并受益匪浅。


有实力的民营资本开始像对待一次经济大发现一样对待重工业,由于种种原因,汽车行业里只挤进了李书福,但在钢铁行业或电解铝等行业,民营资本气势逼人。


重工业生产的良好态势可以从以下数据反映出来。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增速差距继续扩大。7月份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1%,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两者相差..4个百分点。重工业增速高于轻工业增速的幅度,一季度是5.1个百分点,6月份是3.3个百分点,7月份又扩大到6.4个百分点。


重工业生产增长高歌猛进,是多种因素碰在一起产生的结果。其一,坚持多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带动了需求,其二,房地产业发展势头好。


不过,轻工业大增长年代,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安置300万人就业,现在却只有70万人,原因是,前者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后者却是资本密集型产业。


随之而来的是重工业投资的高涨,与以前不同的是,这次是国资与民资齐头并进。


在钢铁业,许多民营企业目前正在大力投资建厂,形成了一股投资热。


他们认为,中国的建厂成本在全球最低,也就是说固定投资成本全球最低,技术又提供了可能性,“同一个钢铁项目,相比于同业的国有企业,我们可以用他们1/3的时间,用1/3的投入,建成投产,保证一模一样。”一位民营企业老板说。


唐山建龙集团与上海复星集团共同投资的一个宁波钢铁项目就是例证。该项目投资总额约130亿元,产能500万吨,各项成本指标与上面说的一样。


民资进入重工业,一般是选择中低端产品来切入,显然是一种很现实的想法,原因是技术、人力资源可以在国内轻易找到,但是,这些民资也因此被定性为重复建设。


“我们对身家性命负责,与一些地方政府用国有资本,趁行情热之机,上小项目不同,重复建设是国有资本圈子内的问题,不应把民资企业也圈时去。”


面对目前这种民资大举入重工业领域的趋势,一位经济学者说,由市场带动的,民资参与的重工业结构调整正在大规模展开。“很显然,民企的进入,是瞄准国企的高成本劣势去的,国企的现实之道,是依靠资本实力向高端发展”。


该学者甚至认为这是重工业本身的一次重要结构调整,最重要的是,“完全靠市场的力量来完成调整,千万别丢掉这个机遇”。


从各国经济发展过程来看,民资进入重工业本身就是一个长期过程,原因是,重工业往往投资巨大,资本回收期长,除了要求民资本身完成积累之外,金融资本必须参与进来。


“这些民资要求有一个稳定的政策环境,在控制经济过热过程中,切不可一刀切,否则就会将难得的机遇丧失掉。”一位观察人士如是说。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