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7日,美国总统布什抵达北爱尔兰,与英国首相布莱尔举行首脑会晤。由于伊拉克战局逐渐明朗,可以肯定,战后伊拉克的重建将是他们谈论的重点。我们先来看一看,伊拉克重建计划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就在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就伊拉克重建问题的具体内容进行会谈的同时,一些企业已经开始着手重建计划,竞标和投资在伊拉克未来的重建项目。
在战争开始之处,不少媒体都宣称一些美国和阿拉伯商人开始购买巴格达以及其东南部港口城市的地皮,那里曾经闲置的地皮的价格开始以20%的涨幅增长,目前售价已经达到了每平方米350美元。同时,由于战争摧毁了伊拉克大量的办公大楼以及政府建筑物,美国的一些企业已经为战后的伊拉克重建工程进行竞标。美国国际开发署将把战后重建的7个大合同授予美国几家大公司,总值为9亿美元。这些重建项目涵盖了方方面面,包括重建重要的公路、桥梁约2400公里高速公路,甚至还包括重建几百所学校、医院以及电厂等。
同时,美国政府已经提出要在伊拉克建立CDMA通讯系统,由于海湾战争后,美国政府宣布对伊制裁,明令禁止美国公司向伊拉克出口“任何商品、技术或者服务”,一直是由法国的阿尔卡特公司帮助伊拉克恢复了部分通讯设施。针对2400万人口的伊拉克市场,摩托罗拉、朗讯等电信业巨子表示,由于过去严格控制,伊拉克的通信市场可谓一穷二白,这次重建中面对伊拉克的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市场决不会轻易放弃。
另外,随着战争的升级,伊拉克人民的食品医疗需求也引起了美国各大公司的注意。虽然战前,联合国批准通过了总额为49.3亿美元的新一期“石油换食品”计划,其中规定将12.7亿美元用于采购伊拉克急需的食品。然而,这些按月发放的物品,自战争爆发起就已经中断,目前伊拉克政府也就没有多余的发放物,因此在伊拉克国内对于食品和日用品的需求迫在眉睫。
伊拉克战后重建是由联合国主导还是由美国来主导,国际社会围绕着这个问题仍在争论不休。不过,现在有一点很明显,在美国手中,伊拉克重建计划正变成一个用以协调国际关系的砝码。毕竟,对谁来说,可能高达1000亿美元的伊拉克重建计划都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诱惑。那么,这种诱惑究竟会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来听听我们的特约评论员叶卫平教授的看法。
记者:叶教授,你好!昨天你向大家介绍了伊拉克战后重建的一千亿美元的蛋糕会分配在哪些方面?今天你能不能分析一下:这一千亿美元当中,有多少是可以通过市场竞争得到的?
叶卫平教授:在假定美国能够实现自己对伊拉克市场的主导权和垄断权的前提下,伊拉克市场这一千亿美元,大部分或者绝大部分不通过市场竞争方式来形成,而是通过美国国防部国际发展署寻找承包商的方式来进行发包。所以我们说通过市场机制来形成的市场份额往往局限于三级市场,比方说:美国国际开发署把人道主义的各种救援物资的采购权交给了美国沃尔玛公司,而沃尔玛又是通过全球采购来形成自己的货源。
记者:你估计这个三级承包市场有多大?
叶卫平教授:这个市场是三级承包商市场,是非常小的。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比方说耐克鞋,在美国一双是100美元到400美元;而给我们中国的生产厂家每双的利润是2.5到25元人民币;一件名牌衬衫在国际市场上可以售30美元,或者是50美元,而给我们厂家也就四五元的利润。所以作为三级承包市场来讲,它本身的份额是非常小的,利润率也非常低。
记者:你能否再简单介绍一下,在上一次海湾战争当中,战后重建的市场份额又是怎么分配的?
叶卫平教授:上次海湾战争的重建工作,主要是在科威特。像一些附加值比较高,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品,如机械产品、机电产品以及一些家电产品,市场份额基本上被西方国家所获得。但是很多轻纺产品是采取全球采购的方式。这样的话,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积极参与了竞争。
记者:也就是说在战后重建问题上,一些相关领域都充满了商机。那它们具体是体现在哪些行业呢?
叶卫平教授:首先是食品和各种人道主义救援物资方面。在食品方面,伊拉克的农业和种植业本来就相对落后。1991年海湾战争失败以后,伊拉克被长期的禁运和围困。伊拉克人民连最基本的消费都不能保证。在服装、纺织品的消费方面,也处在最低水平。这和伊拉克所拥有的丰厚的石油资源是远远不成比例的。在这方面,战后无论是谁进行主导,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商机。第二个领域就是各种工程机械。伊拉克这次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战后高速公路要能够通车,公路要能够行使,桥梁要能够通行以及港口要能够装卸货,都需要对这些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的修复。第三个就是油田的扑火、重建和恢复生产的问题。
布什和布莱尔会谈的具体内容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不过,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陪同布什前往北爱尔兰途中曾透露,这个星期美国将派遣一个小组前往伊拉克,准备着手组建过渡政府。伊拉克战后重建已经箭在弦上,各个相关国家也在抓紧时间斡旋,争取能从这个巨大市场中,多分一份利益。
其他消息:
还有一条消息。今天,第十四届中国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哈洽会是以俄罗斯等独联体和东欧国家为重点,面向世界的大型国际经贸洽谈会。
对俄经贸合作一直是黑龙江的优势, 2002年,黑龙江对俄罗斯的进出口达到23.3亿美元,增长29.7%,占黑龙江进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达到了53.6%。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俄罗斯、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的政府、企业届人士阵容庞大。中国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自1990年创办至今,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三届。前十三届,共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万客商参加会展,总成交额近700亿美元。(经济半小时记者:杨莱莱、卢小波)
热门推荐